抑郁症低龄化: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三 )

一来 , 孩子遭遇挫折想要寻求安慰 , 一些父母却还在“伤口上撒盐” , 他们的挫败感与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助感会进一步加强 , 进而产生消极的归因与行为图式 。


抑郁症低龄化: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二来 , 早年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更多是身体上的饥饿感、劳累感 , 其与心理上寻求的稳定与安全并不是对立关系 。 早年的生活虽然艰苦 , 但是父母给的心理上的稳定感与支持感、生活与生活圈子的稳定性并不一定比现在低 。

社会进步的结果之一 , 就是高品质生活和普通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 , 心理失衡的现象也更普遍 。 同时 , 现在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 , 心智上更加成熟 , 其思考的问题也往往不是父辈同年龄段时思考的问题 , 往往会更深、更广、更具有哲学性 。

在成长过程中 , 挫折是无可避免的 。 在孩子遭遇挫折时 , 家长们应该是陪伴者 , 最好不要站在对面来指责 。 根据对一些临床心理咨询师的采访 , 在青少年抑郁的治疗中 , 患者的诉求往往是“陪陪我” 。 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 易导致青少年的性格敏感和心理学上的易感性 , 进而在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时会更快更容易更深地遭受失败感、挫折感 。

抑郁症低龄化: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因此 , 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师 , 但更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 。 平时 , 既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 让其感受到安全、稳定 , 帮助其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 在关爱和陪伴的时候 , 对青少年的情绪多一些观察和理解 , 关注青少年的情绪起伏以及行为举止变化 。

在孩子遭遇挫折时 , 家长需要尽力帮助和保护 , 而不是一味指责和评判 。 不要“凝视”他们 , 应该和孩子们平视以及平等沟通 。

抑郁症低龄化: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 , 除了专业治疗外 , 正确、包容和强大的爱以及长久的陪伴更能带来温暖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