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低龄化:少年的烦恼并非只是“矫情”和“瞎想”( 二 )
抑郁症在英文中翻译为“depression” , 它的形容词格式为“depressed” , 在中文可翻译为“绝望的” , 抑郁症患者常会有的一种感受就是“绝望” 。 在心理学认知理论观点中 , 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曾提出习得性无助模型和绝望模型 , 模型中指出当个体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将来的结果产生影响时 , 他就会产生无助 , 当无助变成绝望时则会导致抑郁 。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 图表1 心境障碍的整合模型
一个心理上易感的个体在遭遇挫折(赛里格曼称之为“应激性生活行为”)时 , 会更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 , 但也不是一定会陷入这样的泥沼 。 而现在社会环境下 , 青少年所遭受的“挫折感”却是不可估量的 。
一些家长对青少年成材的功利主义色彩明显 , 家长心目中的唯成绩论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 与此同时 , 社会竞争压力增大 , 有了更好的生活 , 父辈更愿意把所有资源和希望都压在青少年身上 , 青少年来自父辈的压力骤增 。 很多人追求同一所大学、同一种生活 , 青少年间的同辈压力增加 。
无论什么资源、机会都是有限的 , 某个人得到了 , 就势必会让追求这个目标的另外一些人遭遇挫折 。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 , 有许多追求同一个目标的家长 , 因此自愿或被迫追求同一个目标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 能实现的往往只有少数 , 青少年遭遇挫折的几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增加了 。
在挫折面前 , 孩子最怕被指责、被“凝视”
无论为了高考而拼搏的学生 , 还是追求一线城市高薪的青年 , 追求上进原本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但在现实竞争面前希望落空时 , 一些人就很难调适好心态 , 进而演变成深深的自责 , 认为自己“无能”“不够努力” 。
特别是 , 一些家长的施压 , 还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挫败感 。 不少父母认为 ,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变好才变得娇气而无法承受挫折和压力 , 并常常以自己小时候艰苦生活举例子 , 伴随着“要换成你 , 是不是早就不用活了啊”之类的指责声 。
- 电视剧|原创陪伴我们童年的莫小贝,居然快三十岁了,这么多年只差一个机会
- 游戏葡萄|全球第一款UE4回合手游背后,是一支死磕品类十几年的团队
- 小伙|失传多年的武术再现江湖?小伙上演现代版轻功水上漂
- |为什么每一年的高考试卷,要安排在监狱里面印刷?原因你可能不信
- 电竞天堂|王者荣耀五周年,一年一个代表主播,看到20年的核心C位,服气
- 腾讯时尚|今年的毛衣,选纯色就对了!But…
- 从烧水壶到保暖衣,御寒好物温暖萧瑟秋冬
- 皮尔斯|皮尔斯凭什么认为自己比韦德强?当年的FMVP差点就给了加内特
- 中国青年网|网友:努力生活的你最美!,抗癌7年的女大学生卖花救母
- 中国青年网|网友:努力生活的你最美,抗癌7年的女大学生卖花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