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抑郁症患者背后的“燃灯者”( 五 )
毛爱珍今年65岁了 。 儿子离世第9个年头 , 致力于抑郁症防治知识宣传的第8年 。 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看到了曙光 。
今年9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 确定试点地区到2022年 , 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 , 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 , 治疗率提高30% , 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 。
这意味着 , 更多抑郁症患者能够被“认出” , 及早接受专业的治疗 。
作为专业医师 , 沙莎并不认为外界需要对抑郁症有专业程度的掌握 , 但她觉得有时候人们需要再多一点“实用”的知识 。 她接诊过一位从事媒体行业的抑郁患者 。 她的症状看似并不典型 ,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身体机能的变化 , 令她无法正常完成工作 , 沙莎为她开了药 , 很快 , 她回归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
不久后 , 这位患者领来一个同事 , 对方的表现是长期失眠 , 经常一夜只能睡两个小时 , 由此带来精神萎靡、脾气暴躁 , 影响到家庭关系 。 沙莎问诊发现 , 后者的抑郁程度比前者还要深 , 给予用药治疗后 , 也获得了明显好转 。
“现代人工作的强度大 , 长期忍受压力 , 反而容易将不良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视为寻常 , 很多人不会联想到抑郁症 。 ”沙莎说 。 有研究表明 , 即便近年来抑郁就诊率升高 , 绝大多数患者仍未获得医疗帮助 , 公众对其的认知程度仍待提高 。
沙莎最想看到的是 , 有一天人们能像接受感冒一样接受抑郁 , 像包容躯体疾病患者一样善待抑郁症患者 。 在自己情绪出现问题时 , 愿意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评估和心理治疗师的陪伴 。 “让这种‘高级配置’ , 变成触手可及的‘基础配置’ 。 ”
任可越来越意识到 , 抑郁就像是情绪流感 , 它会传染也会流动 , 像感冒或者过敏一样 , 它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 我们要学会去接纳抑郁情绪 , 要防止从情绪发展成疾病 。
【新华网|抑郁症患者背后的“燃灯者”】任可怀抱着一个希望 。 穿越时间 , 站在未来的5年、10年甚至20年 , 她能在某一个场合 , 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 她会说 , 你们知道吗?10年前我们还会因为抑郁症而有病耻感 , 很多患者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现在再也没有这种事了 。
- 新华网|纽约黄金期价19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5.3美元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新华网|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19日下跌54.33点
- 新华网|中企承建的沙特基建项目交付使用
- 新华网|日本自卫队计划向澳军提供“武器等防护”
- 新华网|该抓!11名“钓友”竟跑到港珠澳大桥桥墩上垂钓
- 新华网|“学而思网校”App等1211家网站平台受到网信部门约谈
- 新华网|香港推出虚拟现实影片 向全球推广本地旅游业
- 新华网|安理会解除对伊朗常规武器禁运 外交部:体现国际社会共同立场
- 新华网|我国农村用电条件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