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售|众所期待的“日光基”花了14天才售罄!三大因素拖后腿?( 三 )


事实上 , 虽然有王牌基金经理动辄掌管几百亿元资金 , 不过大多数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是非常小的 。
沪上某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最近我看了一下基金经理排名 , 感到比较惊讶 。 我管理的几只基金也就几十亿元规模 , 居然能排到基金经理规模里面前200名 , 但是我们有1000多名公募基金经理 。 这意味着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其实管理的都是小微基金 , 也只有头部那几家的基金经理管理几百亿的规模 。 我觉得这种趋势是不会变的 。 ”

配售|众所期待的“日光基”花了14天才售罄!三大因素拖后腿?
文章图片
公募基金权益型基金经理资产管理规模前二十名
(数据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9月25日 , 剔除货币和债券基金型基金经理 , 共有1579位权益型基金经理(含被动管理型产品) , 其中只有184位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 , 占比只有11.65%;其余的1395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都不到100亿元 , 占比为88.35% 。 具体来看 , 166位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不足1亿元 , 占比为10.52% 。 如果以10亿级作为分界线 , 共有542名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在1亿元至10亿元 , 占比达到了34.33% , 成为比重最高的一个群体 。
就单个基金经理来看 , 华夏基金经理张弘弢管理基金数达到了12只 , 管理基金总规模为847.238亿元 , 为被动投资中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 。 主动管理型基金中 , 刘格菘管理的资产规模最大 , 高达821.3223亿元 , 在管基金数量达到了7只 。 南方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茅炜管理的10只基金合计总规模也有740亿元 。 胡昕炜、马龙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也在500亿元以上 。
就投资方式来看 , 权益方向基金经理中 , 单人涉及管理资产规模在800亿元上的只有2人 , 主动投资模式1人;管理资产规模在500亿元~800亿元的有9人 , 其中采取被动投资模式的基金经理有6人 , 主动投资模式的有3人;管理资产规模在400亿~500亿元区间的只有9人 , 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分别为6人、3人;资产规模在300亿~400亿元区间的基金经理有20人 , 其中18人都是主动投资的代表 。 换而言之 , 资产管理规模在400亿元之上的基金经理共有20人 , 其中属于主动管理范畴的基金经理只有7人 。
“基金经理IP化后 , 管理资产规模的两级分化是确定性的趋势 。 就全球范围来看 , 基金经理管理资产的规模也是走向集中 , 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行业都是如此 。 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管理资产规模相对还是比较分散 , 未来走向集中可以说是具有确定性的 。 ”前述深圳基金经理指出 。
18个月的封闭期和配售上限10%
超级爆款产品的诞生除了强大的基金经理IP外 , 产品本身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
五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未能全部成为“日光基” , 背后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投资者对产品的整体收益能有多高存在疑问 。
此次战略配售的五只基金 , 根据其招募说明书的约定 , 只有10%的仓位配置蚂蚁集团的股票 , 而剩余90%则由基金经理自行管理 , 用行话来讲 ,就是一个增强型收益基金 。 换而言之 , “当蚂蚁的股东”只能是产品亮点或噱头 , 却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 产品最终要想胜出还得倚靠基金经理自身择股和管理组合的能力 。
回顾一下之前成立的6只3年封闭运作战略性配售基金可以发现 , 自2018年7月5日成立至今年9月30日 , 收益最高的汇添富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收益率达到了16.2% , 其他大部分基金的收益率都是10%左右 , 最低的只有不到8% 。 从资产配置来看 , 这些基金的资金有七成左右都投资于债券 , 成立2年多收益连20%都不到 。
从产品本身上来看 , 五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还有一个被不少专业人士质疑的地方 , 就是18个月的封闭期——18个月的封闭期过后 , 蚂蚁集团的股票价格会如何走呢?以蚂蚁集团的“江湖地位”来看 , 其发行时对应的估值注定不会特别便宜 , 会不会在上市初期受到资金疯狂追捧之后 , 掉头向下寻找新的估值中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