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售|众所期待的“日光基”花了14天才售罄!三大因素拖后腿?( 二 )


当然 , 这三只基金的战绩和其他普通股票型基金相比可谓是火爆 , 但是和之前四只科创50基金一天吸金近1000亿元相比 , 则明显逊色 , 远远没有达到现象级产品的水准 。
规模超500亿元还会有超额收益吗?
老话常说 , 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 要想成为潜在现象级爆款基金 , 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也许你会说基金销售才是关键 , 要看代销渠道特别是银行肯不肯愿意帮基金公司卖产品 。
事实上 , 伴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快速发展 , 银行对代销基金设置白名单的标准也越来越专业 。 基金公司自身的投研能力自然也是基金销售机构眼中的硬核考核指标 。
“学霸”“超十年老将”“管理资金达到XX亿元”“从业年化收益率达到XX%” , 都是投资者按下购买键前的必然参考选项 。
A股市场变幻之中 ,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基金经理的IP化成为了不可逆的潮流 , 构成了爆款基金诞生的核心 。

配售|众所期待的“日光基”花了14天才售罄!三大因素拖后腿?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支付宝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本次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管理团队都是位于一线权益团队的基金公司 , 各家派出的也是自家的精英 , 例如:中欧基金派出了科技投资名将周应波;汇添富基金则是公司研究总监劳杰男出马;鹏华基金推出了旗下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华夏基金选派了股票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周克平;易方达基金则是副总裁陈皓担纲 。 与此同时 , 上述基金经理还一致选择了上百万元自购 , 以彰显信心 。 比如 , 劳杰男自购200万元汇添富创新未来;周克平自购100万元华夏创新未来;周应波自购260万元中欧创新未来;王宗合自购100万元鹏华创新未来 。
然而 , 一线基金公司各家的“门面担当”加上基金经理一致的“自购” , 仍然让市场有所担心:随着规模的不断加大 , 基金还会有超额收益吗?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9月25日 , 王宗合、陈皓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都已超过400亿元 , 位于主动权益型基金经理资产管理规模的前10名之内;劳杰男同期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40亿元;周应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50亿元;周克平管理的资产规模也逼近100亿元 。
以王宗合、陈皓目前的管理规模 , 再加上本次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120亿元 , 总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劳杰男管理的产品规模也将逼近400亿元 。
基金经理的投研范围和资金管理规模同样是有边界的 ,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单个基金经理资产管理规模的“天花板”会在哪里?
“其实 ,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有些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是很大的 , 比如巴菲特 。 但是他们所管理基金的资金规模是比较稳定的 , 他们本身也没有相对考核的压力 。 但是国内公募基金是不同的 , 是有相对考核压力 , 也有申购和赎回 。 基金经理买进去后就要考虑如何卖出来的问题 , 操作上必然要跟踪市场指数 。 我们自己也觉得20亿元至30亿元的规模 ,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其实是比较舒服的 , 超过50亿元甚至100亿元之上就不太好管理了 。 其实 , 之前有量化系统也统计过 , 规模在5亿元至20亿元的公募基金 , 其超额收益是非常明显的;超过20亿元规模的基金 , 基本上超额收益就没有多少了 。 ”深圳某基金经理表示 。
沪上某基金公司资深投研人士也指出:“管理资金规模过大 , 对基金产品经理的操作肯定是有影响的 , 大规模的单只基金很难跑出超额收益 。 面对大规模的资金 ,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思路 , 并没有统一标准 。 基金经理可能会拿着不断进来的新钱 , 将自己选择的重仓股再买一遍 , 或者拿一部分做指数投资(比如上证50指数) , 一部分去做择股 , 从而维持产品的流动性 。 类似这样的做法都是有可能的 , 基金经理最终靠的是公司的投研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