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申城不少“网红”马路客流明显增长 餐厅户外上座率远高于室内( 三 )


事实上 , 对于外摆位管理 , 政府部门始终是重要牵头方 。 2019年6月 , 徐汇区商务委会同全区八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本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 率先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试点商业体开展外摆位经营 , 并提出六大方面操作指引 。 今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 , 对外摆位的营业时间、摆放范围、执法过程、生活垃圾清运以及店招、灯光、油烟排气管道布局也都做了细化指导 。
餐厅日常操作一方面要靠市场监管等部门动态巡查 , 另一方面 , 经营业主的自觉意识仍至关重要 。 静安区大沽路(成都北路—石门一路)不到500米的马路上自发集聚20多家餐饮店和10多家酒吧 , 也曾引发夜间噪音扰民带来的矛盾 。 最初 , 大沽路的整治方法与永康路类似 , 南京西路街道对沿街酒吧采取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位等措施 , 马路立即冷清下来 , 连居民都感到可惜 。
转机出现在2017年7月 , 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选一位代表并致信街道 , 表示愿意在政府监管下“抱团”规范经营 , 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管理宽松度 。 南京西路街道同酒吧经营者坐到一起 , 商讨出“大沽路规范经营公约” , 对酒吧的噪音分贝、经营范围、市容环境等进行约定 。 由于酒吧业主严格按照公约执行 , 居民对大沽路店家的投诉从每月40多起直线下降到个位数 。
“一条马路光靠一两家特色店难以拉动消费热情 , 至少要10家—20家餐厅、商户共同带动 , 才能真正发挥外摆位效应 , 提升街区特色 。 ”一位餐厅业主说 。 在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永康路、大沽路 , 对外摆位的探索仍在继续 , 更好的治理方法、更高的生活品质 , 也将在探索中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