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会心血管代谢与精准医学论坛召开( 二 )
葛均波院士:打破“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泛血管医学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会心血管代谢与精准医学论坛召开】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通过授课录播的方式 , 做《泛血管医学的发展和展望》主旨报告 。 葛院士从评估理念、评估技术等方面对泛血管医学做了详细解读 。 葛院士认为 , 心、脑、外周血管疾病有着相同的发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 其表象或影响的功能有异 , 但病因、机制和干预手段相通 。 而从慢病管理角度 ,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抗凝、控烟等因素的有效改善和早期三级预防 , 收益也是共通的 。 从这点上讲 , 泛血管医学建设将开展十大重点研究:血管生态与稳态、血管本构与重构、血管功能信息与计算机仿真、重大血管疾病精准医学、血管再生与组织工程、血管疾病模式动物、重大血管疾病系统与原位干预、靶器官损伤与修复研究、血管疾病信息化管理、干预成果转化等 。 通过这些研究 , 泛血管医学可以优化现有疾病干预策略 , 实现血管性疾病的全程管理 , 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文章插图
随后 , 大会进入第二阶段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教授依次做主旨报告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王贵松教授、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郭远林教授担任主持 。
霍勇教授:中国特色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做《完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从胸痛中心做起》主旨报告 。 霍勇教授总结了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现状 , 介绍了胸痛中心的理论和医学模式 , 从胸痛中心拓展到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 , 胸痛中心经过了10年发展 , 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胸痛中心组织管理体系 , 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和认证覆盖大幅增加 。 疫情期间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开展多项工作确保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 , 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 霍教授认为未来10年心梗人数将急剧上升 , 胸痛中心需和区域防治体系整合 , 从单家医院模式到区域模式开展探索和实践 。
唐熠达教授:心血管代谢门诊 , 为患者创建一站式“医疗之家”
文章插图
随后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做《心血管代谢医学》主旨报告 。 唐主任从心血管代谢医学、医联体诊疗模式的建立、主要工作流程及内容、近期规划与远期设想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 。 唐主任说:心血管代谢疾病是一个不断更新、新近确立的概念 , 可以说是一个“老概念的新用途” 。 从广义上说 , 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指一系列包括肥胖、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甲状腺、肝脏和肾脏等代谢紊乱伴随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类疾病 。 血脂管理、糖尿病、超重/肥胖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三个危险因素 , 近些年 , 合并代谢紊乱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大幅度提高 , 亟需对多重代谢紊乱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提供精准化医疗服务 。
基于此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1月开设了心血管代谢门诊 , 也是全国首家心血管代谢门诊 。 唐主任说;心血管代谢门诊是为患者打造的一站式“医疗之家” , 心血管代谢门诊通过对疾病整体和患者个体的关照 , 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 从疾病治疗整体观出发 , 门诊更强调在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 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患者个体而言 , 门诊前期会对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和了解 , 并进行风险预测 , 进而合理用药 , 寻求最佳治疗效果 。 治疗之后 , 门诊还会不断更新患者相关信息 , 进一步调整患者合理用药 , 从而达到精准治疗效果 , 形成单个患者的循环管理 。
-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成立国际编委会并开辟“国际胸外科”专栏
- 中华养血“始祖方”!补血、生血、行血,善治手麻、手抖,请体会
- 极目生物宣布引进FDA批准干眼治疗器械大中华区、韩国及东盟十国独家权益
- 300 份最新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主任叮嘱看的都有了!
- 信达生物和葆元医药宣布达成Taletrectinib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许可协议
- 支持使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声明
- 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学科 “一市一科一中心”建设邯郸站学术活动在市第一医院举办
- 中华血桃,为何如此受人们的青睐?网友:吃过就明白了
- 健康管理师,全球最吃香的职业你抓住了吗?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癌症可母婴传播,几率小但绝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