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文章图片
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文章图片
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文章图片
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文章图片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多发病于中老年人 。
传统的药物治疗 ,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 但不能有效的逆转神经变性、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 , 反而会进一步增加神经毒性 , 导致神经元减少 , 并常伴有较多副作用 , 出现运动障碍、行为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 。 外科手术治疗易导致颅内出血 , 并且对认知障碍和神经症状无明显疗效 , 创伤性较大 , 远期效果不佳 。
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 从黑质转运到纹状体的明显下降 , 因此 , 有效控制缺失的多巴胺神经元 , 增加神经细胞数量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 , 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神经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神经细胞等方向分化 。 因此 ,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 。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在体外易分离扩增 , 来源广泛 , 便于取材 , 对供者无不利影响 , 在细胞治疗中应用较广 。
01干细胞治疗帕金森临床案例
临床资料:共选取10例帕金森患者 , 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 其中男6例 , 女4例 , 平 均年龄65.3 4-8.8岁;病程1.5—8.5年 , 平均 5.25±2.7年 。 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
治疗方法
HUMSCs的移植: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 , 第1周 进行常规检查 。 自第2周起 , 患者进行HUMSCs颈动脉穿刺移植 。

移植周期:1次/周 , 共3次为一个疗程 。 辅助治疗常规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抗自由基等治疗 。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移植前后8 个月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改良的Webster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 。

UPDRS评分包括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以及治疗的并发症 。 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
改良的Webster评分即手部动作过缓 , 强直 , 行走时上肢摆动 , 步态 , 震颤 , 面容 , 坐、起立运动 , 言语 , 自我照顾;总分在10分以下为轻症病人 , 10~20分为中等程度病人 , 21~30分为重症病人 。
观察指标:对患者移植前进行帕金森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 , 比较移植前后患者自身 UPDRS评分的变化以及改良的Webster评分变化 。
HUMSCs移植前和移植8个月后患者UPDRS评分变化
10例患者均移植成功 , 无中途脱落 。 移植过程及移植后 , 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 。 有3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疼 , 2例出现周身乏力 , 对症处置后2天均恢复正常 , 无其他不良反应及后遗症 。 患者在移植 HUMSCs前后 , UPDRS评分降低 。 见表1 。
HUMSCs移植前和移植后8个月患者Webster评分比较
患者移植8个月 , 经Webster评分显示有效改善患者行走姿势、震颤程度 , 自主运动及坐、起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 手部运动过缓及强直的程度得到缓解 , 可部分程度的改善言语能力 。 见表2 。
02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机制
【多巴胺|10例干细胞移植案例:改善帕金森病的新思路】1、HUMSCs具有向病变组织及周围渗透融合的能力 , 能够在脑内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样细胞 , 增加神经细胞数量 , 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 替代损伤细胞 , 恢复神经功能;

2、同时通过旁分泌的作用 , 产生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 改善黑质纹状体系统 , 促进受损部位组织的修复;
3、并且形成新生血管 , 提高神经的保护作用 , 改善脑内微环境 , 重建神经功能区和传导通路 。
已有体外实验表明 , 干细胞可在特定条件诱导下逐渐具有神经元形态特征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一特异性烯醇化酶 , 这证实了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