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成功的《?八佰》,但无法挽救华谊兄弟于水火( 二 )


1994年 , 学成归国的王中军 , 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 他拉上在北京物资总局任职的弟弟王中磊 , 创办了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 。 彼时国内的广告业百废待兴 , 由于从事的是老本行 , 加上“干部子弟”的京圈人脉和王中军的海外经历 , 他们的事业如日中天 。 中国银行、国家电力、中石化等一众巨头的形象设计单子 , 让他3年时间轻松赚了6个亿 , 还将公司送到了“全国十大广告公司”之列 。
领跑时代的人 , 总能拿到最好的机会 。 用王中军的话说 , 广告这事不难 , 只要简单的拿来主义再结合一点国情就可以做到 。 洋洋自得之时 , 王中军遇到一个人居然靠一部剧赚了10个亿 。 他瞬间感觉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
1998年 , 王中军请来了《我爱我家》的导演英达 , 投资500万开拍情景喜剧《心理诊所》 。 依靠120秒的中国银行植入广告 , 王中军就拿到了300万的保底收入 。 成片后 , 王中军用电视剧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 。 这种“内容换广告”的商业模式 , 有着极高的回报率 , 王氏兄弟尝到了甜头 , 将主业开始聚焦在影视方面 。
多年之后 , 王中军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 , 他说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 。
1998年 , 王中军通过英达的介绍 , 认识了姜文 , 并投资了他执导的《鬼子来了》 。 只可惜这部电影由于内容敏感未能上映 。 钱虽然打了水漂 , 但通过这部剧王中军认识了投资人董平 , 并因此结识了陈凯歌和冯小刚 。 华谊的电影之门悄然打开 。 1998年 , 王中军和陈凯歌合作的电影《荆轲刺秦王》再度折戟 , 投资7000万 , 内地票房只有200万 。 好在1999年底 , 冯小刚贺岁电影《没完没了》大获成功 , 票房高达3300万 。
【百度|成功的《?八佰》,但无法挽救华谊兄弟于水火】《没完没了》大获全胜 , 让王中军看到了冯小刚的价值 。 他用400万交下了冯小刚这个朋友 。 财务见底的华谊兄弟 , 甚至还跟冯小刚反借5万周转 。 王中军交友的真诚度可见一斑 。 随着冯小刚加入 , 华谊电影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 华谊在电影市场爆发的红利下 , 拍一部火一部 , 很快成为行业龙头 。
冯小刚的前两部电影 , 华谊用的都是别人的艺人 , 2001年 , 华谊再次成为行业弄潮儿——试水艺人经纪 。
王中军将“京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招到麾下 , 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 王京花从90年代开始就骑着自行车四处撮合演出和艺人 , 由于对演员非常尊重且从不克扣费用 , 久而久之身边就聚集了一众明星 。 手握陈道明、李冰冰、任泉、胡军等一大批明星的花姐是毫无疑问的大姐大 。 华谊交下花姐这个朋友 , 艺人经纪业务从此有了掌舵人 。 一众明星的加入让华谊兄弟高手云集 , 众星闪耀 。 艺人经纪和电影的结合让华谊开启了市场垄断态势 。
2003年 , 冯小刚的《手机》开拍 , 王京花果断帮干女儿范冰冰敲定了这个颇受争议的小三角色 。 这个角色不但戏份重还能和影帝葛优演对手戏 。 在冯小刚和王京花的劝说之下 , 范冰冰丢弃了清纯路线成功转型 , 因此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花影后 , 一路闯进一线女星的行列 。 但这部戏主角形象与主持人崔永元的高度近似 , 也为华谊此后再埋一个大雷 。
2004年 , 《手机》之后 , 冯小刚和华谊的合约期满 , 他跟张国立自立门户创办了一个名为太合民众的公司 。 几乎完全依靠冯小刚撑起的华谊兄弟 , 丢掉了电影行业的脊梁骨 , 一时手足无措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2005年 , 王京花带着旗下的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夏雨等几十个艺人跳槽到橙天娱乐 , 搬走了华谊80%的艺人江山 , 媒体惊呼“华谊被掏空”了 。
王中军不肯低头 , 对出走的艺人放出狠话“公司缺了谁都可以” 。 但对冯小刚 , 王中军可没那么决绝 。 作为昔日兄弟 , 翻脸自然不可取 , 更何况冯小刚是个当之无愧的摇钱树 。 王中军和冯小刚保持着兄弟的情谊 , 还参投了他2004年的新电影《天下无贼》 。 冯小刚在电影的一次宣传活动中跟王中军提及了创业的不易 , 王中军借机张开怀抱 。 分离仅一年 , 冯小刚二度回归后 , 依然是好片不断 , 包揽众多中国电影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