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 二 )


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
文章图片
■1944年11月"新泽西"号战列舰与"汉考克"号航空母舰伴随航行 , 在特混舰队中战列舰是航母最可靠的保镖 。
重巡洋舰的角色与战列舰相仿 , 在提供防空火力之外 , 也参与水面交战 , 尤其在夜战中 , 其203毫米主炮虽然射速缓慢 , 但在雷达指引下可以阻止敌方水面舰艇进入鱼雷有效射程内实施雷击;轻巡洋舰同样是防空火力屏障的重要支撑 , 而在水面交战中将扮演进攻角色 , 以高射速的152毫米舰炮压制敌方火力 , 为己方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提供掩护;占据舰队数量大半的驱逐舰则担负着防空、反潜、雷达警戒和飞行引导等多重角色 , 在水面交战中为战列舰、巡洋舰护航 , 并伺机发起鱼雷攻击 , 作为舰队中机动性最好的战舰 , 驱逐舰通常在舰队外围活动 , 并针对敌情随时做出反应 。
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
文章图片
【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这张照片显示了一艘弗莱彻级的主要武器配置 , 包括鱼雷、127毫米舰炮和40毫米高射炮 , 体现出驱逐舰在特混舰队中的多面手角色 。
5V队形是一个以旗舰为中心、内外三层的同心圆队形 , 处于圆心或中央位置的是担任旗舰的大型航母 , 其余战舰围绕旗舰构成三道环形 。 第一道环形由2艘大型航母和1艘轻型航母构成 , 半径2000码(1800米) , 因此被称为2号环 , 每艘航母都可以在1500码范围内进行独立机动 , 以便适应风向进行航空作业 , 2号环和旗舰实际构成了整个阵型的核心圈;第二道环形由战列舰和巡洋舰构成 , 8艘战舰均匀分部在这道半径3000码(2700米)的圆环上 , 因此也称为3号环 , 是防空火力圈的内层 , 也是主要防线 , 集中了全部防空火力最强的大中型水面战舰;第三道环形由12艘驱逐舰构成 , 每艘舰都距离旗舰4000码(3600米) , 因此也称为4号环 , 构成防空火力圈的外层 , 同时也担负舰队的反潜警戒任务 , 通过雷达和声呐侦测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可疑目标 。 除纳入防空阵型内的战舰外 , 还有4艘驱逐舰在距离舰队中心约50海里处担任雷达哨舰和外围警戒 , 它们分别占据四个方向 , 以提供全方位的预警 。 当然 , 这是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组成的阵型 , 如舰艇数量不足 , 有时也会将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一起构成环形防御圈 , 将4艘航母护卫在中央 。
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
文章图片
■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时美军TF58特混舰队的战斗阵型 , 五个航母特混大队组成五个环形队列迎战日军 。
为便于指挥和通信 , 美军还为5V队形中的各舰设计了独有的编号系统 。 除了外围的4艘哨舰外 , 环形阵型中的每艘舰都有一个四位数的编号 , 其中第一位为所处防御圈的序号 , 或者说与旗舰距离码数的首位数字 , 余下三位数字为以旗舰为基准标定的方位数字 。 例如4180是指4号环上处于旗舰180度方位的驱逐舰 , 3090是指3号环上处于旗舰90度方位的巡洋舰或战列舰 , 以此类推 , 而旗舰的编号为0000 。 外围的4艘驱逐舰不按此法编序 , 而是以在舰队内的数字序列简单编号 , 以此图为例分别为13、14、15、16号舰 。
战舰铲史官|集合上千门火炮,能抗十二级神风,二战最强海上铁桶阵
文章图片
■1943年5月 , "衣阿华"号战列舰左舷后部的2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和成排的20毫米机关炮 。 在二战时期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装备20门127毫米舰炮、80门40毫米高射炮和至少49门20毫米机关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