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刘维民|孩子会更感兴趣?未必,“重复”才更适合,每天都讲新故事( 二 )


孩子在能重复做事儿的时候 , 也是他能有效的把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控制在这件事儿的时候 , 通过重复产生兴趣、形成专注 。
昨天带孩子逛商场儿童休息区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当时还有俩3岁模样的小姑娘也在玩积木 , 但是表现很不同 。
A:小姑娘在不断的重复倒腾 , 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 。 妈妈也很专注的陪在一旁 , 看到孩子搭的不好 , 孩子没有求助 , 她也没有打扰 。 小姑娘持续了15分钟 , 完全专注于研究各种搭配 。 B:小姑娘重复两次 , 妈妈就开始指导 。 应该把小的放大的上 , 应该把三角形放长方形上 , 城堡不是这样搭的……然后孩子就开始抗议 , 想按自己的节奏继续重复“你怎么这么没耐心 , 玩啥你都玩不好”母女俩人不断的进行权利之争 。一旁观看的我深受启发 , 看来有说:“儿童意志力的形成确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 , 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的权威研究结论完全是真理 。 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 此时重复就是他们想要的 , 父母的强制打扰 , 反而成了破坏他们兴趣和专注力的元凶 , 没耐心的是我们 。
儿科医生刘维民|孩子会更感兴趣?未必,“重复”才更适合,每天都讲新故事
文章图片
3.重复可以获得“安全感”
2岁左右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前提是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有力量能控制 , 重复恰好可以让孩子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 , 体会到自己的力量 , 获取自信 , 同时重复意味着“熟悉” , 对于任何人来说接触到熟悉的事情都会更有安全感 。
闺蜜带他2岁多的儿子来我家玩 , 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孩子莫名的大闹起来 , 后来才知道因为换了环境 , 他找不到自己的床没安全感 , 最后闺蜜老公机智的拿出来一本孩子最近经常读的绘本 , 给孩子重复读了好几遍 , 孩子慢慢安静下来睡着了 。
通过这事儿才恍然大悟 , 原来重复还可以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得到“安全感” 。
4.重复可以开发“语言潜能”
2-3岁的孩子正是语言发育的敏感期 ,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以听为主来积累词语 。 重复听故事 , 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 , 为孩子提供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 , 并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 , 对孩子语言潜能开发积累经验 。
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小孩儿父母来自不同的地方 , 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 , 刚开始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 父母说普通话 。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 , 孩子去了爷爷奶奶老家 , 他们说方言 , 再后来孩子又由姥姥带了一段时间 , 姥姥家又是另外一种方言 , 最后3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 。
虽然这是一个特例 , 但是频繁换新绝对不是对孩子语言开发有利的行为 , 如同讲故事一样 , 频繁换 , 结果可能是孩子一个没记住 , 这样孩子怎样积累语言经验 , 又怎样输出 。
虽然重复是3岁以前儿童的成长必须 , 但是父母对重复的焦虑 , 也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 如何讲故事才能平衡孩子的重复需要和父母的“最大效益法则”?
儿科医生刘维民|孩子会更感兴趣?未必,“重复”才更适合,每天都讲新故事
文章图片
做好这3点 , 解决你和孩子的“故事焦虑”
1.“搞定自己”接纳孩子的重复
父母之所以会想每天换新的故事内容 , 甚至是新玩具给孩子 , 觉得“重复就是枯燥、无聊、浪费时间 , 最根本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最大效益法则”:对孩子的每一点付出都想获得最好的效果 , 太期盼孩子飞跃式成长 。 所以接纳孩子的重复 , 才是第一步 。
遇到儿子不断的“再来一遍”读《粑粑》 , 爸爸是很焦虑和烦躁的 , 知道了重复的必要性之后 , 他是这样做的:
01.暂停 , 克制焦虑
一天晚上当儿子要求爸爸读《粑粑》到第4遍的时候 , 爸爸感觉快爆发了 , 给儿子商量:“让妈妈来一遍吧” , 爸爸及时让自己在暂停中恢复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