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友记家乐福转型之道:张近东的“长期主义”


文|韩志鹏
IT老友记家乐福转型之道:张近东的“长期主义”
本文插图
“家乐福中国才24岁 , 苏宁也不到30岁 , 这是中国零售业两位90后青年的携手” , 一年前 , 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 ,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如是说 。
一年过去 , 期间张近东多次赴家乐福巡店 , 督战苏宁家乐福改造 。 进入“苏宁时代”后 , 家乐福中国便一路突进 , 被收购后仅三个月 , 其就实现了7年来首次单季度盈利 , 截至目前的小程序用户总数突破800万 , 今年亦将新开15家门店 , 加速扩张 。
张近东为何高度重视家乐福?一年来足够优异的成绩单可以说明问题 , 但远不止如此 。
伴随阿里买下大润发、京东入股永辉超市这一波传统商超转型的浪潮 , 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拥入怀抱 , 对后者来说 , 这就是“再造家乐福”之路 。
早在2013年 , 张近东就公开表示:未来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零售企业 , 不改变是一定不行的 。 如今 , 这些“金句”正被苏宁贯彻到智慧零售布局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里 。
因此 , 苏宁如何再造家乐福?张近东又是如何谋划苏宁的转型之道?
再造家乐福 最近 , 家住上海徐汇的Cindy , 每次出门到小区旁的苏宁小店买早餐 , 都能买到家乐福的同款面包和牛奶;而到中午 , Cindy上班的金融街附近就有一家easy家乐福 , 她会和同事们一起买杯咖啡、喝下午茶;晚上回家的地铁上 , Cindy就在苏宁易购上 , 直接下单家乐福的果蔬生鲜 , 1小时内就能送到家……
“我都快成家乐福’死忠粉’了” , Cindy笑称 。
IT老友记家乐福转型之道:张近东的“长期主义”
本文插图
(家乐福精选商品)
Cindy与苏宁&家乐福的一天 , 暗合了苏宁智慧零售的野望 。 在一年前 , 张近东就表示 , 收购家乐福中国让苏宁真正实现全品类、全场景经营 , 并且还要“赶超沃尔玛” 。
一年过去 , 苏宁家乐福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于家乐福而言 , 苏宁是其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先生”;对苏宁而言 , 这也是实现“零售服务商”目标的重要一站 。 因为 , 对家乐福的改造 , 涉及到技术、流量和供应链等零售业态的方方面面 。
首先 , 苏宁入主家乐福后 , 后者的线上运营能力率先经历变革 。 在入股之前 , 家乐福的会员体系还是传统的积分、会员卡制 , 而苏宁为家乐福带来了全域会员体系 , 二者实现互联互通 。
同时 , 家乐福的到家业务也与苏宁推客等社群营销工具高度协同 。 截止今年8月 , 苏宁推客销售占家乐福自营渠道到家业务的比例为40.2% , 较六个月前净增长约13个点 , 而家乐福的社群用户规模已累计发展到约76万人 。
显然 , 苏宁的目的不仅是给家乐福提供流量赋能的工具 , 而是盘活后者的线上流量;过去单一的线下店入口 , 被扩展为苏宁的全渠道入口 , 继而触发用户的留存、复购 。
因此 , 家乐福的更多商品能被用户发现、购买 。
家乐福有丰富的SKU、有品牌效应 , 但线上流量是个难题 。 而张近东在数年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 他曾经举例说:别人一个商品用技术手段能让全中国人看到 , 一个店在南京新街口才有多少人看到?
最后 , 他给出结论:实体店必须要主动去适应变化 。
当然 , 传统零售的变革不能只限于流量本身 , 当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方式获取流量时 , 商品只被人看到还不够 , 更要触发用户的可持续购买 。
在此基础上 , 零售企业之间要真正比拼配送效率、支付便捷性等底层服务能力 。 因此 , 流量赋能之外 , 苏宁也进一步整合升级了家乐福的供应链优势 。
以苏宁小店为例 , 截止今年5月 , 家乐福中国供应链全面接入苏宁小店 , 而在试点期间 , 南京、上海等地的苏宁小店 , 单店日销量提高超过30% , 整体毛利率提升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