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节后A股怎么走?五大基金经理解盘( 五 )
展望四季度预计市场整体将维持震荡格局 , 组合管理重点在于做好行业及风格配置 。
积极因素来看 , 国内经济持续复苏 , 企业盈利逐季改善 , 基本面有较好的支撑 。 股市政策层面 , 资本市场处于政策改革的积极周期 , 持续提振A股市场活跃度 , 有利于提升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 。 “十四五”规划制定在即 , 产业政策的出台对A股相关行业也有较大的促进 , 存在较多主题性投资机会 。 基本面的持续修复叠加政策面的利好释放 , 对A股有较强的支撑 。
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 美国大选存在不确定性 , 欧洲二次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等 , 均不断打压投资者的做多热情 。 其次 , 今年以来 , A股、美股中部分板块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 核心驱动因素边际弱化 , 部分行业估值处于相对高位 , 短期进一步上行受到制约 。
整体来看 , 短期市场大幅上行难度较高 , 市场更多的是结构性的机会 。 四季度后期 , 预计伴随美国大选落地及疫苗的研发进展 , 市场预期可能更加乐观 。 节奏上四季度A股市场可能是前期震荡 , 后期偏乐观 。
四季度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绩确定性较高、行业长期维持高景气度的消费医药科技行业 , 关注行业调整布局的机会 。 中长期来看 , 这类行业基本面向好的确定性更高 , 市场调整过程中 , 估值如果回到比较合理水平 , 值得把握其配置机会 。 科技板块从7月以来持续调整 , 长短利率上行对估值的压制边际转弱 , 外部不确定因素等利空逐步被消化 , 景气度较高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板块的配置机会也值得关注 。
二是经济复苏受益方向 , 可重点关注顺周期的制造业和可选消费 , 伴随海内外经济的共振复苏 , 中游制造及可选消费需求改善 , 盈利能够不断修复 , 重点关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建材及化工行业 。
三是积极布局“十四五”规划政策导向下相关产业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 整体来看 , 四季度市场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 轻指数的同时 , 配置上将重点关注结构性的机会 。
(作者何晓春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助理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
周期永不停息 变化才是不变的
泰达宏利投资副总监 刘欣
2020年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新冠疫情 , 对全球各国均产生深远影响 , 其对经济影响之大 , 持续时间之长 , 蔓延性之广 , 乃至对地缘关系的影响均超出预期 。
全球股票市场伴随新冠疫情暴发在一季度均表现不佳 。 而为应对疫情对经济冲击 , 全球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对股票市场的向上冲击也在二季度超出预期 。 随着国内疫情率先得到控制 , 影响逐渐降低 , 各地陆续复工复产 , 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恢复 , 叠加相对温和的货币环境 , 尽管中间伴随一定震荡 , 但A股整体依然延续2019年的持续上行格局 。
从结构上看 , 外资青睐的大消费、受益国外疫情的医疗设备、支持国家经济转型的科技股涨幅较大 , 而低估值股票持续滞涨 。 从全球来看 , 资本市场给予确定性增长的消费、高景气度的科技很高的溢价 , 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持续高景气和全球宽流动性可以摆脱估值的束缚 , 此现象仍值得警示 。
从三季度看 , 如我们之前季报所考虑 , 市场呈现一定风格切换态势 , 高估值科技医药乃至消费出现一定回撤 , 低估值金融周期具备超额收益 。 海外市场方面 , 美股在三季度出现明显波动 , 前期领涨的代表成长的纳斯达克指数回撤明显 , 而传统行业的道琼斯指数相对抗跌 , 此格局与A股同步 。
关于市场 , 我们的思考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 , 股票的期间回报可拆解成期间估值变化与期间公司基本面变化 。
就短期来看 , 前者的是决定性的 , 后者几乎影响很小 , 前者受资金结构 , 基本面远期预期变化等多方面影响 , 难以琢磨;而就长期看 , 后者是决定性并且可研究的 , 对于多数企业 , 盈利、净资产是持续向上的 , 对于好企业更是如此 , 而前者估值是一个整体均值恢复的过程 , 在时间平均上讲是随着时间增加而影响趋向于零的 。
- ZAKER娱乐|反抗后竟被掰断手指?客人:该怎么判怎么判!,足疗师被客人骚扰
- 途虎养车云途引擎欲解决行业难题 数字化转型后汽配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 石棉|赖宁已牺牲32年,事迹也从教科书上删除,他的父母过得怎么样?
- 市场|做好准备 迎接注册制改革3.0
- 军人|国家部署一级战备状态,紧急召回的军人,如果买不到车票怎么办?
- 市场|注册制全市场推行 需要对退市动真格
- 九游网|《烟雨江湖》燕王府叶公公怎么打 燕王府叶公公打法分享
- 王者荣耀|萌新“首充3选1”选了虞姬,看英雄海报后懵了:怎么不一样?
- 中国财富网|银行股迎来修复行情,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 商业经济观察|惨遭国产巨头市场挤压,迫不得已退出中国!,海外三巨头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