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从古希腊的感性认知 , 到16世纪威廉?伯恩的理论探索 , 再到17世纪德雷贝尔建造第一艘潜艇 , 在无数工程师的努力下 , 早期潜艇经过300年漫长爬行史 , 终于晃晃悠悠来到19世纪末期 。
从此时开始潜艇就像在地下蛰伏了数年的金蝉 , 将要攀上高枝褪去蝉壳 , 开始高声吟唱起来 。 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发展 , 成长为可怕的深海巨兽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
毁天灭地的战略核潜艇
一大批杰出工程师——
约翰·菲利普·霍兰、乔治·加莱德、索尔斯坦·诺登费尔特、西蒙?莱克
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其中霍兰尤为关键 , 他站在前人肩膀上总结经验 , 创造性的将所有拼图组合在一起 , 形成了一幅宏大精美的蓝图 。在此前发展中 , 潜艇外形、结构都已基本成熟 , 但还缺少几个关键项:
一、是适合水下潜航的动力 。
水下行驶与水面航行颇为不同 , 发动机与外界隔绝无法获得赖以工作的空气 。 19世纪中后期蒸汽机已经非常成熟 , 但它在水下却很不适应:
1、是入水前要提前熄灭锅炉 , 将烟筒放倒并密封管路 。 这会消耗大量时间 , 仅熄灭锅炉就要半小时以上 。
此后借助锅炉剩余蒸汽仍能航行数千米 , 但是热量无处释放使艇内温度急剧升高 , 达到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
蒸汽机结构示意图
2、锅炉内有水 , 又不能像压载水舱那样完全灌满或排空 , 形成一个自由液面来回晃动 。
水下潜艇本来就很难控制 , 再加上这些晃动的水就更难控制 , 所以适合水面舰艇的蒸汽机并不适合潜艇 。 而合适动力要到19世纪末期才终于成熟 。
1860年法国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台实用内燃机 , 以煤气做燃料 。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制成第一台四冲程活塞式内燃机 , 仍然烧煤气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
四气缸4冲程汽油发动机
石油工业兴起后 , 1883年德国人
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迈巴赫
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 为交通工具发展注入新活力 。 1897年鲁道夫·狄塞尔制成第一台柴油机 , 成为后来潜艇的主要动力 。有了这些新型发动机 , 水下动力这块拼图才完美解决 。
二、另一块拼图是水下姿态控制 。
以前人们以为潜艇重力与浮力相等 , 也就是0浮力就能自由升潜 。 可此时潜艇非常难控制 , 浮力稍大就迅速上升 , 浮力稍小就立马下沉 , 想精确保持在0浮力极其困难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
水平升降舵与压载水舱配合才能自由升潜
直到霍兰研制时问题才妥善解决 。 他认为潜艇水下要保持微弱正浮力 , 然后用水平舵产生一个下降力量 , 使潜艇“潜下去”而不是“沉下去”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
维克托III级核潜艇的可伸缩艇首水平舵
3、第三块拼图就是远程武器 。
水下不能用火炮 , 像“乌龟”潜艇那样背着炸药桶钻到敌船下方 , 或像“亨利”潜艇用长杆鱼雷撞击敌舰显然十分危险又容易暴露 。
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研制出第一种性能可靠的“白头”鱼雷 , 能在数十千米外摧毁敌舰 , 潜艇才拥有改变海战方式的能力 。 正如英国大舰队司令所说:没有鱼雷 , 潜艇只不过是个很有趣的玩具而已 。
和风漫谈|老霍兰一马当先,现代潜艇诞生记,百年潜艇2:诸强国百舸争流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