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囊克隆”技术受热捧,漫谈“秀发经济”

前段时间 , 国内某医美植发机构从欧洲引进了“毛囊克隆”技术应用于毛发再生 , 因其治疗时间短、疼痛小、效果佳而倍受“秃发”患者的追捧和相关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
系统查阅国内美发行业发展资料并做细致梳理、分析后发现:由头发所催生的“秀发经济”居然似“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那般的妙趣横生 。
头发 , 顾名思义乃附着于人体头部的毛发 。 其生理功能实质为大脑“温控器” , 通过散热和保温来保证神经中枢正常运行 。
现实生活中 , 尽管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头发的生理功能 , 但却对“护发、秀发”有着近乎执拗的热情 。 数千年以来 , 人们一直都认为头发与美貌甚至意志品质之间有紧密联系 。 与其说发质、发型、发量是一种“身心状态标志” , 倒不如说 , 头发已成人文美学的组成部分及重要社交元素更为贴切 。
究其缘由 , 是人类在形成并确立审美观的那一刻起 , 头发的外观、品质已成为评判美丑的重要元素之一 , 由此注定了头发的社会属性远远高于其生理属性 。 正如一位致力于头发研究超凡30余年的科学家库尔特•斯坦恩所阐述的那样:人们通过留长发、剪短发、烫卷发、拉直发、染发色甚至是剃秃瓢等发型发式变换 , 就是为传递某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交信息 。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说: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 更是将头发上升到人伦孝道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 所以 , 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相当漫长的时段 , 头发一度成为了人文道德的标志物和融合体 。 因而 ,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头发的独特情结也早已超越其生理层面而上升重要的精神层面 。
有需求就有市场 。 无论是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素养境界 , 还是追求特立独行的个性张扬 , 只要我们对美发护发的消费需求存在 , 其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也就必然存在 。
历经数千年的积淀 , 加之人文社科等诸多因素的催化 ,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 “一缕青丝”竟然成为勃兴一个庞大产业的源点、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 。
人类社会自文明产生以来 , 对美发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从中华传统医药中有许多流传至今的乌发、固发、生发验方及民间秘方到现代日化市场名目繁多的“去屑止痒、乌发生发”功能性洗发水;从古埃及人四千多年前就开始用假发 , 到春秋时期假发开始在中国盛行 , 再到如今的接发、植发;美发从业者的称谓也由待诏、镊工、剃头匠、理发师升格到美发技师、秀发医师等 。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秀发”市场蕴藏着庞大的消费需求 。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丽的诉求愈发强烈 , 秀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2019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就业人口为2700万人 , 预计2020年将达3000万人 。
来自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底 ,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规模达到了3512.6亿元 , 预计未来五年内 ,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规模将维持4.6%的复合增速增长 , 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
此外 ,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剧烈 , 随之来的压力、情绪、睡眠、内分泌等一些列问题综合来袭的结果就是当代人比父辈祖辈更早遭遇到“脱发”危机 。 许多年轻人无奈调侃:“90后没脱贫先脱发 , 就挺秃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