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杂志|从单声道1.0到立体声2.0!手机扬声器的优劣之分( 二 )


微型计算机杂志|从单声道1.0到立体声2.0!手机扬声器的优劣之分
文章图片
▲联想乐檬K3的双扬声器在机身背面 , 平放在桌面上时会影响外放音质 。
在手机扬声器构建的声场里 , 单扬声器只有一个声源点 , 我们无法判断发声的方向 , 只能通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自然衰减判断它的远近 。 双扬声器有左右两个声源点 , 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 , 会有声音信息的叠加与抵消 , 我们可以从左右声源的声波信号差异来判断发声位置 。 从底部左右双扬声器设计改为上下双扬声器设计 , 两个扬声器的物理距离更远 , 声场空间变得更大一些 。
扬声器的进化
手机上所使用的的扬声器都只能算是“微型扬声器” , 振膜直径约为10mm , 我们常常看到的1012扬声器、1216扬声器就是指手机扬声器的尺寸大小 。 例如小米10系列就采用了双1216线性扬声器 , 扬声器长12mm , 宽16mm , 比普通手机上的扬声器更大 。
微型计算机杂志|从单声道1.0到立体声2.0!手机扬声器的优劣之分
文章图片
▲1216线性扬声器的尺寸更大一些 , 一定范围内提升了外放音质 。
在同等材料和工艺下 , 扬声器尺寸大也就意味着振膜面积大 ,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音质 , 但既然是用于手机 , 尺寸的提升是有瓶颈的 , 厂商就需要使用新型振膜材料、增加磁电路线圈等方式来提高微型振膜的振幅 , 从而在更小的扬声器体积里 , 实现比几年之前更宽阔的频响范围和稍好一些的动态 。
【微型计算机杂志|从单声道1.0到立体声2.0!手机扬声器的优劣之分】扬声器的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由磁铁组成的磁电路内的线圈 , 在上下方向产生驱动力 , 使振膜振动发出声音 。 要想获得更大的响度 , 就要增大内部磁场强度 , 从而提高振膜的振幅 。 增大磁场强度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磁铁数量 , 大多数手机扬声器内的磁铁数量是3个 , 对振膜的驱动力有限 , 小米10Pro采用7磁发声单元 , 使振膜单向振幅达到0.65mm , 振幅的大幅增加令输出响度提升1~2dB , 并且中低高频响应也有了>5dB的突破性提升 。
微型计算机杂志|从单声道1.0到立体声2.0!手机扬声器的优劣之分
文章图片
▲7磁铁设计增大了磁场强度 , 提高振膜的振幅 。
现在一些手机新品在发布时还会提及音腔大小 , 比如小米10Pro的扬声器音腔等效1.2cc(也就是1.2cm3) , 一般手机扬声器音腔通常是0.9cc , 大音腔能够明显提升声音的响度 , 修正低、中、高三频的表现 。
此外 , 线性扬声器和超线性扬声器概念也逐渐在业界普及 。 过去的手机扬声器内部只有一组线圈用于驱动振膜 , 当信号过大或振膜振幅过强时 , 振膜会因受力不均产生谐振 , 导致声音失真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超线性扬声器在内部增加了一组线圈 , 通过两组线圈驱动振膜 , 平衡振膜的受力 , 避免了不必要的谐振 , 振膜的振幅也因此得到了加强 , 声音的表现自然也会更好一些 。
振膜大小、音腔体积、磁铁/线圈的数量都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机扬声器的响度和音质 , 尽可能减少失真与破音 , 但会增大扬声器的尺寸 , 每一点提升都体现着厂商的设计能力 。
各种音效的加持
两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只能称得上是双声道立体声 , 而且左声道和右声道也就距离十几厘米 , 混响空间依然有限 , 于是手机厂商“引进”了虚拟环绕声技术 , 除了保留着声源的方向感外 , 还伴随产生围绕感和扩展感(声音离开听者扩散或有混响的感觉)的音响效果 。
比如vivoNEX旗舰版就曾搭载DTS虚拟环绕声技术 , 在手机内部对多音轨音频进行混缩处理 , 再送到双扬声器上播放 , 得到接近于5.1、7.1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 , 实现环绕声效果 。 原本简单的左右声道 , 能够模拟出包含左前、右前、左、右、左后、右后多个声道的环境 , 从而“欺骗”用户的耳朵 。 在手机上 , 我们常见的还有杜比全景声、Dirac音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