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动物老了之后,它们的子女会照顾它们吗?为什么?( 二 )


食肉动物雌性后代的“反哺”行为
在整个猫科动物中 , 狮子是最典型的群居动物 , 它们通常在幼崽长到2-3岁时会将雄性后代驱逐出狮群 , 留下成年雌性后代 。 无论“狮王”如何更替 , 雌性在狮群中的地位不变 , 它们也不会离开狮群 。 所以 , 此时“反哺”就出现了 。
在狮群中 , 对于子一代的雌狮来说 , 虽然“父亲”可能换了好几次了 , 但是母亲是跟自己一起长大的 。 所以 , 当狮群中出现年迈的雌狮时 , 年前的雌狮们就会有“反哺”行为 。 不过 , 它们的反哺行为并不是说带肉回去给年迈的雌狮 , 而是在捕猎完成后 , 年迈雌狮由于牙齿退化很难撕开猎物的皮毛 , 这时 , 年前的雌狮们就会帮忙撕开 , 让自己的“母亲”吃肉 。
除此之外 , 那些群居的食草动物由于食物比较好获取 , 所以也不依赖于自己的后代帮自己找吃的 。 而且在食肉动物的捕杀下 , 食草动物群体中优先被淘汰的就是老弱病残 , 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 。 并且即便是自己年迈的父母被食肉动物抓住 , 它的后代也不会上前营救 。
因此 , 如果说自然界中有“反哺”行为的话 , 就仅局限于食肉的群居动物之中 , 而且还是雌性后代“反哺”雌性的亲一代 。
是什么造成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很少出现“反哺”行为?
反哺简单来说就是子女照顾年迈父母的行为 , 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确实很少见 , 那么 ,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 , 就是我们开始说的繁殖后代的方式决定的 。 那些生下来就让后代自生自灭的动物 , 显然就不会有“反哺”行为的发生 。
其次是生存法则 。 在自然界中 , “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能够让动物的种群持续稳定的发展 , 尤其是对于食草动物来说 , 食肉动物前来捕猎 , 如果它们的子女有照顾自己年迈父母的意识的话 , 很可能它们就会成为猎物 , 而年前一代是整个种群的希望 。 所以 , 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 , 这些动物也不会具有“反哺”行为 。
最后就是生存方式 。 大多数的动物会在幼崽成年后选择与后代分道扬镳 , 这样既能够避免近亲繁殖 , 又能让后代有足够的机会历练 , 这对于种群长远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反哺”是一种高级行为 , 而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从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且终生与子女在一起的动物身上 。 所以 , 自然界中的动物并非完全没有“反哺”现象 , 比如狮子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