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最精锐的八旗兵,来自关外索伦和达呼尔士兵,80岁还要出征准噶尔

现在一提到八旗士兵 , 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常“提笼架鸟” , 在战场上“不堪一击”的纨绔子弟 。
虽然 , 自从清朝入关以来 , 曾经能征惯战的八旗铁骑迅速衰落 , 以至于出现了很多人拉不开弓 , 骑不了马的现象 。 但是 , 八旗兵的战斗意志似乎并没有削弱太多 。 比如在鸦片战争期间 , 一路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 , 在1841年于乍浦第一次遇到血统纯正的八旗兵 。 这三百名八旗兵 , 在后路被切断的情况下 , 仍然奋力作战 , 直至全部牺牲 , 无一投降 。 满洲佐领隆福突围时“掣佩刀奋刺夷兵数名”后牺牲 , 城陷时协领该尔杭阿率军巷战而死 , 理事同知韦逢甲、副都统长喜先后殉职 。
【爱历史】最精锐的八旗兵,来自关外索伦和达呼尔士兵,80岁还要出征准噶尔
文章图片
不过 , 这些驻防各地的八旗兵 , 虽然作战意志依然顽强 , 但是早已是缺乏训练的腐朽军队 。 其实 , 在清朝入关之后 , 清廷统治者所仰仗的精锐部队 , 一直是来自黑龙江和吉林八旗马队 。 而在这两支八旗军中 , 来自黑龙江的索伦人和达呼尔人则是精锐中的精锐 , 绝对堪称是冲锋破敌的“锋矢” 。
索伦部是清朝对东北少数民族 ,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的统称 。 清太宗皇太极时 , 在以武力统一了索伦和达呼尔各部后 , 把他们纳入八旗系统之中 。 在完成了对两族的整顿之后 , 皇太极带一部分开始对中原进行征服战争 , 而另一部分则继续定居黑龙江流域拱卫北疆 。
【爱历史】最精锐的八旗兵,来自关外索伦和达呼尔士兵,80岁还要出征准噶尔
文章图片
到了三藩之乱时 , 康熙帝就发现关内的驻防八旗 , 因为承平日久 , 战斗力急剧下降 。 所以 , 在 , 面对吴三桂那些久经战阵的八旗兵时 , 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绿营兵 。 但是 , 来自黑龙江的索伦和达呼尔官兵 , 依然让吴三桂的官兵感到恐惧 。
到了康熙二十三年至康熙三十年间(1684-1691年) , 康熙帝免除了索伦和达呼尔族人贡献貂皮等物品的赋税 , 将其整编为39个牛录 , 包括11个索伦牛录 , 25个达呼尔牛录 , 2个混编牛录 , 共有军队2400余人 。 同时清廷为这些索伦和达呼尔官兵提供武器装备 , 包括盔甲一副 , 腰刀一把 , 战马一匹 , 弓、箭筒、撒袋一套;佐领一级配备梅花箭200支 , 骁骑校一级配备梅花箭100支 , 普通士兵配备梅花箭50支 , 此外两个士兵发给长矛一根 。 之后 , 随着火器的大量运用 , 又给两族士兵配备了鸟枪等火器 。
【爱历史】最精锐的八旗兵,来自关外索伦和达呼尔士兵,80岁还要出征准噶尔
文章图片
清廷不遗余力地打造这支索伦和达呼尔人组成的军队 , 是为了让他们为清廷四处征战 。 据黄维翰在《呼兰府志·武事略》中载:“江省骑射闻天下 , 中原有事 , 争相倚重 。 回部之役、准部之役、缅甸之役、大小金川之役、川楚教匪之役、发捻之役 , 呼兰驻防官兵 , 俱在行间 。 ”
以清廷对准噶尔战争为例 , 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起 , 索伦、达呼尔两族士兵就被频繁征调 , 其中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2000官兵作为东路军参与围攻准噶尔的军事行动 。 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和五十七年(公元1717年) , 又别抽调500余人西征 。 到了雍正10年(公元1732年) , 更是选调3661人进行征战 。 除了无休止的征战外 , 由于各地驻防八旗的兵员缺额太多 , 清廷也开始从索伦和达呼尔两族 , 抽调兵力填补缺口 , 比如爱辉、齐齐哈尔等地驻防八旗中 , 索伦、达呼尔两族士兵就占到了48%以上 。
【爱历史】最精锐的八旗兵,来自关外索伦和达呼尔士兵,80岁还要出征准噶尔
文章图片
到了近代 , 对于索伦、达呼尔两族的征调不仅数量更多 , 而且征调人数也更多 。 咸丰二年至同治十年间 , 吉林驻防八旗“无役不从 , 朝征夕发” , 被征调离境者约占官兵总数的39%左右 。 黑龙江驻防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 , 前后征调数十次达上万人 。 而其中 , 索伦、达呼尔人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 。 有学者统计 , 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征剿轕尔丹至中日甲午战争(公元1894年)止 , 黑龙江和吉林八旗官兵经“诛仳谕旨”征调达69次之多 。
由于抽调太过频繁 , 甚至有人在前线发现了80岁老人还要披甲上战场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永贵在戍兵中发现一名年过80的索伦老兵 。 此人名叫伊托萨 , 早在康雍两朝即曾两度赴北路军营效力 。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平准时 , 他已年过七旬 , 却仍被挑为披甲 。 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征大小和卓 , 又以七十六岁高龄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