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没减租金也无补贴,这些小书店为什么还能“活”( 四 )


在书店日益网红化、咖啡文创日渐占据书店主营业务的今日 , 一家“除了书还是书”的书店仍具有打动人的力量 。“我只想做一家纯粹的书店 , 将来如果能有足够大的店面 , 我也会供应茶水和咖啡 , 但是免费 。比如顾客充值200元买书成为会员 , 来这里淘书时就能免费畅饮 。”
张强并不反对书店出售文创和饮品 , 但不能喧宾夺主 , “如果反而让书成为附带品 , 那书店还是不是真正书店呢?”
身处复旦附近也是张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 “复旦的文化氛围还是不错的 , 换个地方 , 也许我就做不到这么好了 。”
“如果要靠卖饮品来维持 , 那我直接去开咖啡店好了”
尽管大多数书店店主都不喜欢谈情怀 , 但采访人员还是从一些细节里看出他们坚持的东西 。
比如书店店名 , 很多小书店的店名都寄托了店主的理想与向往的生活方式 。“参差书店”来源于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里引用的罗素的话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
“阿克梅书店”的“阿克梅”源自希腊文 , 意思是“顶峰” 。阿克梅派则是20世纪初俄国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 , 代表人物包括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斯塔姆等命运多舛的诗人 。
换酒书店的“换酒”二字 , 最开始是店主北大毕业前夕处理旧书时 , 在朋友圈的宣传文案 , “事了拂衣去 , 卖书换酒钱” , 展现的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 。
店虽小 , 对书品类的要求却普遍比大型连锁书店要高 , 也是这类小书店的共性 。阿克梅书店的店主江涛告诉采访人员 , 书是书店的第一位 , 他精心挑选每一本书 , 希望自己的书店能让顾客看到网络大数据之外的选书体系 。
有顾客曾对江涛说 , 到你的书店 , 就不用再去各种榜单上找书了 , 相比之下你们选的书更好 。其实 , 不卖教辅不卖畅销书 , 几乎是每家小书店的“底线” 。有的书店虽然供应饮料 , 或者也卖文创产品 , 但都坚持主营业务是书 , 有的书店就是纯粹卖书 。
江涛很自豪地说:“我们卖书的利润占总利润90%以上!可以说 , 阿克梅书店是一家真正书店!”八月则认为 , 如果书店要靠卖饮品来维持 , “那干嘛还开书店 , 我直接去开咖啡店好了” 。
这些书店也都有自己的网店 , 但实体书店的运营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张强十年前就把复旦旧书店开到了网上 , 营业额还一度超过实体店 , 后来 , 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 , 他选择把实体书店经营好 。在他看来 , 网店纯粹是为了赚钱 , 而实体店还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 。
犀牛书店的线上售书也开展得不错 , 但庄见果还是选择花高额租金盘下新的店面 , “总觉得有个实体店 , 才是真正的书店 。客人在店里翻书 , 会有比网上购书更好的体验 , 也更自由 , 更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 , 邂逅他们喜欢的书 。”
“利润是我们尊严和底气的来源”
赚钱同样重要 , 毕竟 , 这才是一家书店能否生存下去的根本 。江涛直言 , “阿克梅书店首先是一家自负盈亏的书店 , 店里陈列的书都是用于售卖的 , 我们的利润取决于卖书的数量 , 这是我们尊严和底气的来源 。”
因此 , 在阿克梅书店 , 书可以拆塑封 , 好让顾客充分了解书的纸质、排版、基本内容 , 但在书店里翻完整本书是不受欢迎的 。书店也不提供公共服务 , 读者不能把这里当作图书馆来上自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