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随缘古玩店|凭啥能镇展?,一只小残杯( 二 )


准确的辉煌时代、稀缺的珍贵品类、精巧的艺术内涵——这件残缺的压手杯 , 以自己独特的价值 , 重新定义了镇展之宝的内核 。 而其背后的发现过程和学术探索 , 或也正蕴含着“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的婉转诗意 。
龙翔九天前——踩着碎片腾空
推半件压手杯为尊 , 代表了陶瓷研究逐渐深入之后 , 各界对于文物所蕴含古代社会信息的重视 。 故宫所藏的明清宫廷陶瓷 , 无论描绘龙纹与否 , 都是“龙”之器用 。 这些器用抵达紫禁城的一刻 , 便是其翱翔九天之时 。 若仰视故宫藏瓷 , 是看这“龙”飞得高不高 , 那么“俯瞰”景德镇御窑厂的地下残瓷 , 便是看“龙”飞得累不累 。
成千上万瓷片堆垒而成的御窑厂地层 , 正是龙翔九天之前经历淬炼留下的遗痕 。
玉随缘古玩店|凭啥能镇展?,一只小残杯
文章图片
淡描青花云龙纹花口盘
让真龙天子看到的物件 , 必须尽善尽美 。 因此故宫藏瓷所展现的 , 是加过滤镜的御窑厂产品 , 滤掉的 , 是不该被皇帝看到的“瑕疵” 。 这些“瑕疵” , 有些是残次品 , 有些是备用品 , 还有些或许是试验品 。 御窑是皇帝的禁脔 , 其生产的整个流程有着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 残次品的出现是任何生产线都难以避免的 , 其被抛弃无可厚非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御窑的品控要求很高 。 比如展览中的意见永乐釉里红梅瓶 , 乍一看还是相当完美的 , 细看或许会发现 , 只是因为窑温略低 , 致使铜料发色稍逊 , 便遭遇了命运的“敲打” , 在“起飞”前默默陨落 , 填进了让后世考古学者兴奋不已的灰坑 。
玉随缘古玩店|凭啥能镇展?,一只小残杯
文章图片
釉里红刻海水云龙纹梅瓶
备用品则是应对严格管理的对策 , 皇帝每次所需的瓷器数量有定数 , 完不成任务少不了板子 , 超额完成任务 , 却也要“枪打出头鸟” 。 当然 , 相比于完不成任务 , 超额完成任务的转圜余地要大得多 。 毕竟一窑瓷器烧成率多少 , 看手艺 , 也看运气 。 烧少了 , 补烧很有可能来不及 , 烧多了 , 打碎扔掉便是 。 好端端的器物打碎扔掉自然可惜 , 可是这御窑瓷器 , 除了伺候皇帝的起居、完成皇帝赏赉施恩的任务 , 是绝不可以为旁人所染指的 。 督窑、烧窑的官员工匠们 , 摸摸自己的脖子 , 大概感觉无论浪费多少件精美的器物 , 应该还是自己的脑袋更值得珍惜 , 所以下手碎瓷 , 便不必留情 。
永乐时期 , 御窑厂工作人员做起来这事儿 , 可能心中尚有惺惺相惜之意 , 还是要给诸多碎掉的瓷器好好挖个坑安葬 , 宣德时期 , 还是要打碎 , 但是已经懒得挖坑 , 往墙角或者窑渣形成的沟、坑中一堆了事 。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 , 可能地上自然形成的坑已经不太好找 , 便平铺在地上 , 等到了明中期之后干脆打碎之后和窑业垃圾一起处理拉倒 。 从窑业堆积的变化 , 反推窑业生产管理人员的心路历程 , 大概对今天的管理学也能有些许启发 。 “打碎”这个动作 , 听起来略显残忍 , 但实际上倒表明“御垃圾”还是与众不同——完整的备用品甭想放飞自我 , 碎也要碎在皇家的地界 。
玉随缘古玩店|凭啥能镇展?,一只小残杯
文章图片
青花白地刻暗升龙纹梅瓶
除了残次品和备用品 , 御窑遗址应当还有些试验品 。 这些试验品烧成后 , 未必能真的获得皇帝的首肯 , 运抵紫禁城 。 如著名的督窑官唐英曾给乾隆上书 , 将自己创制的新瓷样呈递乾隆 , 请求乾隆的批示 。 这说明 , 皇帝对御窑生产的管理 , 不仅涉及数量 , 更涉及种类和纹样 , 即便是品类创新这种在私人窑场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情 , 也需得到皇帝的批示方能实施 。 不过请示之前 , 唐英自己或许也要做些试验 , 确保万无一失 , 才好和皇帝沟通 。 若不批准 , 试验品自然也只能遗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