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袁崇焕墓守墓人佘幼芝: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坚守( 四 )


“袁崇焕祠墓与纪念馆的重要性不在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宏伟精致 , 而在于诸多小人物杂糅大历史积淀于此的忠义精魂” , 张祖群认为 , 佘义士与后人三百年如一日为袁督师义务守墓 , 这种“制度原真性”在文化遗产史上铸就一个“袁—佘”文化复合传承奇迹 。
袁崇焕|袁崇焕墓守墓人佘幼芝: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坚守
本文插图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内的佘家小院 。
所谓“原真性” , 既包括对遗产“原状”的要求 , 也包括其变迁延续的历史过程 。 文遗保护专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原参事徐嵩龄曾在著作《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中承认 , 佘家的守墓行为构成了袁墓与其他先烈墓葬不同的文化特色 , 这种延绵至今的守墓方式 , 已成为袁墓的一种制度原真性 , 也使袁墓和守护者一起构成一项活态遗产 。
徐嵩龄指导的硕士生曹娟在关于“佘家守墓”研究的论文中讨论称:“一个灵活的、全方位的、开放的管理体制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经营工作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 。 同时还要重视遗产地居民等各方在遗产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
张祖群也认同这一点 , 他说:“制度规章是‘死’的 , 传统的‘守墓文化’和现行文物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 , 可以通过人性化方式加以化解 。 ”他认为 , 若能考虑让佘家后人纳入北京市文物局职工体系 , 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或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工作人员 , 居住、工作于此 , 矛盾可能减缓很多 。
今年6月 , 住院一月有余的佘幼芝回到家 , 焦颖半开玩笑地问母亲 , “妈 , 您想想您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而活呀?”
彼时 , 佘幼芝因小脑梗塞导致说话、行动都不太利索 , 却在听到问题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 “为了我守墓、恢复袁祠墓规模、为佘家守墓申请非遗!”
再度回忆起这一幕 , 焦颖说 , 她相信无论将来自己是否能够再次回到袁祠守墓 , 她都会将佘家的忠义、忠孝、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
【采访人员】于羽佳 王诗堃
【摄影】龚名扬
【统筹】何雪峰 赵晓娜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于羽佳;王诗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袁崇焕|袁崇焕墓守墓人佘幼芝: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