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省级年度审计工作报告陆续出炉 揭露农村金融机构哪些风险隐忧?

农村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支持“三农”、县域客户的重要金融力量 , 但这类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较小、防风险能力弱、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 这也为农村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带来挑战 。 据北京商报采访人员9月6日不完全统计 , 多省已发布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 , 在多份报告中指出 ,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问题尤为突出 , 其中 , 不良率超5%、管理粗放等问题被提及 。

隐忧|省级年度审计工作报告陆续出炉 揭露农村金融机构哪些风险隐忧?
文章图片
虚报不良、违规放贷等问题凸显
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已经成为多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专项审计重点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查询各省2019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发现 ,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延缓风险暴露、信贷管理不尽职、虚报贷款数据等问题在年度审计调查过程中得到暴露 。
吉林省、湖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工作报告均指出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少计不良贷款或不良贷款率过高的问题 。 其中 , 湖南省在审查中发现 , 辖内2家农商行进行改制时不良贷款处置不合规 , 不良贷款率不真实 , 5家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超过5%的监管红线 , 6家农商行将5.02亿元不良贷款违规转为正常贷款 。 山西省审计工作报告指出 , 该省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突出 , “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 , 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15.35亿元、已出现明显还款风险的贷款6.66亿元未划分为不良贷款 , 借新还旧或展期贷款16.79亿元未划分为“关注”类 。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违规放贷等问题 。 例如 , 河北省在审查中发现 , 该省农村信用联社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 经营管理粗放 , 特大案件时有发生 , 问责处理不到位 , 系统风险管控意识及能力亟需加强 。 湖南省审计工作报告显示 , 该省4家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不合理 , 违规将贷款发放给“四证”不齐全的房地产项目 , 3家农村商业银行违规发放已停止的扶贫小额信贷“分贷统还”贷款2.19亿元;青海省在审查中发现辖内1家农商行信贷管理基础薄弱、“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 , 违规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主体发放涉农贷款8385.77万元 。
一位分析人士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其通过研究中小银行大量骗贷案件、违法发放贷款案件和监管处罚案件 , 发现中小银行粗放经营问题司空见惯、不容忽视 。 他指出 , 由于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脱胎于城市、农村信用社 , 先天的重要财务指标不尽人意 , 加上没有经历过几大国有行剥离不良资产经历 , 风险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澄也表示 , 部分中小银行 , 尤其是部分中西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坏账比例较高 。
疫情加速风险暴露 股权老问题待解
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在今年8月发表的文章中披露 , 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45家 , 农村合作银行27家 , 现存农村信用社694家 。 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 , 银行收益下滑 , 中小银行风险集中暴露 。
对此 ,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指出 , 疫情只是加速了中小银行风险暴露的过程 , 而非其问题根源 。 他表示 , 农村金融机构的问题根源主要在于“前期监管缺位 , 公司治理混乱 , 股市权益结构混乱 , 与地方政府关系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 。
监管部门也曾多次指出 , 要从根源上推进中小银行改革 , 必须强化中小银行股权管理 , 健全符合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 。
祝树民在今年8月发表的《以深化改革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中指出 , 农村中小银行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 由于广大中小股东数量众多、持股分散、话语权微弱 , 不愿或不会参与治理 , 机构经营管理易形成被高管和少数关键人控制的局面 。 此外 , “外部人控制”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 。 他表示 , 少数股东入股动机不纯、利益诉求不当 , 通过股权代持、抽屉协议或者隐瞒关联关系等不当手段控制机构 , 直接操纵经营 , 个别股东甚至违规大肆套取银行资金 , 把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