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悲壮的猪种危机:不只是芯片,我们的猪肉也被西方卡着脖子!( 二 )
一头母猪安安静静地站在房间中央 , 一头公猪在旁边转悠 。 公猪的作用仅仅是安抚:有它在身旁 , 发情的母猪会表现静立反应 , 刺激排卵 。 主要的环节由旁边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为母猪进行人工授精 。由于公母猪的自然交配效率太低(1头公猪只能负责25~30头生产母猪) , 大型养猪场都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提高效率:人工授精体系下 , 1头公猪可以对应300~500头母猪 。
俗话说没有耕坏的田 , 只有累死的牛 , 但以后也没有累死的猪了 , 人工授精这一高科技技术完成了让公猪躺着生猪崽子的愿望 。
但 , 在丧失性生活的同时 , 国内公猪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土公猪的精液不如国外运进来的冷冻猪精液质量高 。
在利益至上、效率为王的时代 , 没有人会关心本土公猪的心理建设 。
中国本土公猪也不是没有做过抗争 , 《资本万骨冢:猪肉危机和狂人盛宴》曾描述过这场“荣誉之战”:
守城一方是以浙江金华猪、四川荣昌猪、江苏太湖猪、湖南宁乡猪四大明珠为首的国内88个地方猪种 , 坚守华夏大地千年 , 熟悉地形 , 但弱在战术体系落后;攻城一方是以“杜长大”(英国的大白猪、丹麦的长白猪、和美国的杜洛克猪)为首的洋种猪 , 作战技术先进 , 持续作战能力强 。这场大战持续了三十余年 , 最终以攻城方大获全胜落幕 , 战败方猪种非灭绝即濒危 。 三十年前 , 本土猪占据市场的90%以上 , 而十年前 , 只剩下2% 。
“洋种猪在国内市场纵横八荒 , 本土猪却是一顶帽子绿得发慌 。 ”从情感上来说 , 这对本土猪是不公平的 。 但对养殖户来说 , 这却是最优的选择 。
在养殖界 , 有一个专有名词:料肉比——猪长一公斤的肉要吃多少饲料 。 目前雄霸国内市场的洋种猪料肉比为2~3:1 , 而成华猪料肉比高达6:1 。
养一只成华猪够你养两只英国猪 , 换你怎么选?
市场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
纵横华夏9000年的本土猪 , 在强大的洋种猪面前 , 终究溃不成军 。
3
逃不过的猪周期
2016年前后 , 国内养猪人曾经历过一场“过山车”式的生死时速 。
2016年猪价还在狂欢 , 转眼2017年就迅速走低 , 2018年更是极速下坠 ,
春节过后猪肉需求端大幅下降 , 消费低迷 , 猪价走入低谷 。 当时的猪肉售价一度低于10元 。
2018年8月3日 , 辽宁沈阳出现的首例非瘟疫情 , 彻底宣告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启 。
彼时 , 国内养猪业三足鼎立:
牧原的猪最好 , 温氏的猪最多 , 雏鹰的猪舍最漂亮 。
但高举“养猪第一股”牌子的雏鹰农牧却剑走偏锋 , 通过杠杆大幅度扩张 。 那时候的雏鹰雄心勃勃:
计划在2019年实现养600万头猪 , 50亿的净利润 。遗憾的是 , 雏鹰没有撑到猪周期的到来 。 非洲猪瘟像是一枚原子弹 , 悄无声息地在吉林省身边的辽宁省炸开 。 面对如此危局 , 东北三省实现生猪全境封锁 , 坚决将猪瘟扑杀在摇篮之中 。
资金断裂、财报作假、利息亏空……厄运排山倒海 , 雏鹰就此折翼 。
仅仅一年之后 , 新一轮猪周期迎来飞跑 , 猪肉价格和生猪板块齐飞 , 养猪板块迎来利润的加速释放 。
造化弄人 , 正如杰克马那句话:
“今天很残酷 , 明天更残酷 , 后天会很美好 , 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 ”有人死于周期 , 有人却因此一飞冲天 。
1991年 , 辞掉“铁饭碗”、揣着262元资金回到家乡农村养猪的秦英林 , 在未来的年岁里 , 踩着猪周期一路飞奔 。
天眼查资料显示 , 2000年 , 秦英林注册了河南省牧原食品股份公司 , 开始扩张他的养猪事业 。 此后五年里 , 秦英林在河南建了八个养猪场 , 年出栏量达到20万头 。
- 功夫财经|猪肉也被人卡脖子了,种猪大危机:和芯片一样
- 电科技|拼多多凭啥成大家购物的首选?,奶粉、猪肉遭疯抢的背后
- IBM|最悲壮的华人首富:曾经的世界电脑大王,为什么会轰然倒下?
- 氢氟酸|最悲壮的元素,被称作化学界的死神,接触过的人最长活不过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