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会换将?赵括有多少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 , 但是赵国经历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力迅速提升 。 随着两国的战略发展 , 最终两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 史称“长平之战” 。 因为先秦史料缺失 , 所以有关数据和事情经过都不清晰 。 比如为什么会爆发战争?为什么赵国会换将?赵括有多少人?
秦国战略方向
秦国坐落在关中平原 , 地理上三面险阻 , 虽然有好处但是也限制了秦国对外扩张 。 秦国要想扩张 , 那就只能东出 , 但是东出的方向有一个庞然大物(晋国) 。 秦国和晋国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 秦国和晋国战斗力相持平时 , 两国亲的和一家人一样(秦晋之好) 。 但是一旦双方的战斗力不在一个层次 , 那就要爆发战争 。 为什么?因为秦国要想扩张那就必须打败晋国 。 而秦国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晋国收缩 , 此消彼长终究会被踩在头上 , 因此秦晋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 晋国解体之后事情也并没有好转 , 三晋仍旧对秦发动战争(河西之战) 。
【爱历史】“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会换将?赵括有多少人
文章图片
秦孝公即位之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特意发布了《求贤令》 , 其目的就是想要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注释1) 。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强大起来 , 而“东出”的战略目标越来越明确 , 其明显标志点就是商鞅收复河西 。 而秦国的战略目标也慢慢清晰起来 , 其要点为:占据河山之固-进而东出以制诸侯-最后成就帝王之业 。 秦孝公原本战略还是挺好的 , 但是后续山东六国联合伐秦 , 秦国的战略目标也不得不修改 。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吞并了巴蜀 , 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 , 进而对山东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
到秦武王时期秦国的战略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了 , 那就是:寡人(秦武王)欲容车通三州 , 窥周室 , 死不恨矣 。 这句话出自秦武王之口 , 很明显秦国已经有了取代周室王天下的心了 。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 开始步步蚕食三晋 , 进而东出王天下 。 此时秦国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 , 那就是东出 。 所以说不存在什么赵国放弃上党就不会被打的说法 , 就算赵国放弃上党也同样会被打 , 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
【爱历史】“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会换将?赵括有多少人
文章图片
赵国的战略方向
赵国是四战之地 , 从建国开始就与邻国频繁发生领土冲突 , 但是赵国始终没有明确战略目标 。 北边有游牧民族 , 不好北伐;东出有齐国 , 齐国在当时还是响当当的大国 , 没多大胜算;南下有魏国 , 魏国正是如日中天之时 , 显然南下也不划算;西进有秦国 , 秦国有函谷关 , 骑兵去撞也不太现实 。 而周围的国家陆续崛起 , 赵国也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 。 为了避免被吞食 , 赵武灵王在国内掀起了“胡服骑射”改革 。 改革的结果就是赵国成为东方最强国 , 赵国进入巅峰时期 。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也对外扩张了 , 而且战略目标倾向于吞秦 。 为什么?因为在当时只有西进是最合适的 , 首先西进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而且很容易拉盟友(韩、魏两国就是最好的盟友 , 尤其是魏国和秦国有世仇) , 最关键的是秦国关中农业非常发达正好可以弥补赵国的短板 。 可惜这个战略目标只存在赵武灵王的心中 , 并没有成为赵国的战略目标 , 虽然赵国支持“五国抗秦” , 但是赵惠文王却和秦国修好 , 并且多次与秦王渑池相会 。 在赵惠文王执政十九年内赵国与诸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高达14次 , 但赵国的战略目标始终没有明确 。
“胡服骑射”改革并不彻底 , 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慢慢显现出来 , 贵族力量又开始壮大起来 , 进而导致官僚集团开始腐朽 。 赵孝成王对内并没有进行深度改革 , 对外也并没有明确战略目标 , 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孝成王依旧游走在和谈与战争的边缘 , 以至于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以及结局 。 而秦赵两国的战略也就导致了长平之战的爆发 , 就算赵国放弃上党仍旧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 也许有可能就是晋阳之战或者邯郸之战 。 战争是必然的 , 只不过战争发生的地点或时间不是必然的罢了 。
上党之争
上党位于山西东南部 , 东部依太行山为界 , 西部依中条山为界 , 是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 这块高地非常重要 , 因为上党决定了秦国和赵国谁拥有战争的主导权 。 要知道太行山脉蜿蜒曲折 , 只有一些峡谷小道可以穿行(太行八陉) 。 秦国如果占领了上党 , 那就可以居高临下进攻邯郸(赵国都城) 。 赵国如果占领上党 , 那秦国就威胁不到邯郸 , 地缘政治也会因此得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