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引言
“支那” , 是所有人深恶痛绝的一个词语 , 它往往伴随着别国对中国人的轻蔑与侮辱 。 然而在《翻译名义集》中 , 这个词曾经有着不同的意义 , 意指“赞美此方是文官文物之地 。 ”那么这个词是如何被赋予了贬义色彩的呢?这篇文章会有所阐述 。
01
要研究“支那”一词的意义变迁 , 首先要梳理出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关于“支那”一词的起源 , 很多人普遍认同印度起源说 。 在古代印度 , 人们将首次实现大一统的强盛的秦王朝作为中国的代表 , 以“秦”的音译“chini”来称呼中国 。 随着陆上通道的打通 , 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逐渐产生了各领域的来往 , 而梵文佛经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 , 也被引进了中国 。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文章图片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
为了便于中国的僧人与佛学研究爱好者阅读 , 大量的印度经书被翻译成中文 , chini也是在这个时候 , 以“支那”的面貌出现在了中文佛经中 。 由此可见 , “支那”出现之初 , 并没有带有任何贬义的成分 , 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开始用这一词汇指代中国 。 日本通过非正义的战争取得了战胜国的地位 , 对中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轻蔑感 , 所以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支那”二字也被染上了对中国人的鄙夷和侮辱 。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文章图片
▲日本向我国投降
许多中国人对此感到非常不满 , 认为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形象 , 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形象和民族感情 。 这种带有强烈的侮辱色彩的称谓 , 一直到1946年 , 才被日本官方正式废止 。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专门发布了《关于避免支那称呼事宜》 , 通知发布之后 , “支那”这一称呼正式消失在文书、新闻等官方载体中 , 然而在民间 , 依旧有很多日本人充满挑衅地使用着这个称呼 。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文章图片
▲美国和朝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照片
1953年7月 , 美国和朝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 宣告了朝鲜正式取得美朝战争的胜利 。 而在战场上襄助朝鲜的中国军队 , 也以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力量 , 开始让各国正视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 。 而在慕强主义盛行的日本 , “支那”的称呼也是从此时开始逐渐消亡 。
02
在“支那”之称逐渐从日本消失的过程中 , 还有一个国家依然使用这个充满贬义色彩的词语称呼中国 , 直到2014年该国官方才废除了这个蔑称 。 这个在二战之后 , 唯一称中国为“支那”的国家 , 就是印度尼西亚 。 在历史上 , 印尼是一个深受外来人口和文化影响的地区 , 在数次的移民浪潮中 , 也有相当一批中国人渡过南洋来到此地 。 这群来到印尼的中国人被当地人称为TiongKok或Tionghoa , 这两个词语都音译自福建方言 , 有“中国”、“中华”之意 。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文章图片
▲印尼的领土地图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一直到印尼被荷兰殖民之前 , TiongKok和Tionghoa都是当地人惯用的对中国的称呼 。 然而1910年 , 殖民者荷兰却颁布法律废除了这两种叫法 , 居心不良地改用了“支那” 。 当地华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 经过一番激烈的反对 , 荷兰人才将称呼改回来 。 除了殖民者荷兰曾在印尼土地上推行“支那”这一称呼 , 印尼官方本身也用“支那”称呼过中国人 。 1965年苏哈托上位 , 他推翻了印尼一贯的对华友好政策 , 在全国范围内屠杀印尼华人、废除中国姓氏 。
03
而苏哈托于1967年签署的第6号通告 , 再度启用了cina(支那)这一称呼 , 更是把印尼国内的排华浪潮推到最高处 。 Cina的称呼在印尼一直横行到1990年 , 后来印尼为了缓和与我国关系 , 采用了全世界通行的对中国的称呼——China 。 随着中国国力的步步提升 , 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 TiongKok和Tionghoa又开始出现在部分印尼领导人口中 。
【历史故事】日本都不敢叫我们“支那”了,此国还在这么叫,2014年才废除蔑称
文章图片
▲苏哈托
中国国力的提升 , 极大地影响了印尼对待当地华人的态度以及相关政策 。 自2006年以后 , 印尼国内法案中关于种族歧视、华语禁令的内容一一取消 。 华人文化在印尼国内也开始拥有了自由生长的土壤 , 汉语学校在印尼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 众多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被公开自由地庆祝 , 农历新年甚至还被列入了印尼的国定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