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深度解读《信条》:从始至终还是由终至始?诺兰隐藏在片中的时间密码( 二 )
另一个需要建立的认知 , 就是《信条》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线性进行的故事 , 并没有进行多线性叙事 。 整部影片除了在极少数的地方通过伊丽莎白·德比齐饰演的凯特进行闪回之外 , 所有的故事都是按照主人公的时间线前进 。
本文插图
《信条》剧照
而整部故事的线性时间结构 , 其实与《信条》的英文片名“TENET”的构成完全一致 , 两个T与T代表了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 , E与E是同时发生的同一时间 。 在影片中 , 观众随着主人公 , 从T走到N , 紧接着进行时间逆转 , 从N回到T ,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 。 诺兰曾表示 , 他在创作时“从埃舍尔的作品中获得了很多视觉灵感 。 彭罗斯(Penrose)台阶 , 永恒楼梯以及类似的东西都是奇妙的图案 。 我实际上确实引用了埃舍尔作为这个剧本的主要灵感 。 ”
如果用重要大场面对《信条》的故事进行分割 , 整部影片大概可以分为“歌剧院恐怖袭击”、“机场飞机爆炸”、“街头追车大战”、“机场战斗”、“史塔克12决战”五个部分 , 正好可以对应上“TENET”五个字母 。 影片开头“歌剧院恐怖袭击”和结尾“史塔克12决战”同时发生 , “机场飞机爆炸”和“机场战斗”更不必说 , 本来就是主人公以不同的角度与自己展开对决 。 而街头追车争抢核弹头上的一公斤“钚”的环节 , 既是整部影片最关键的转折点 , 让主人公看到人类转换成为逆向的可能 , 也是片中现实时间的最后一刻 。
本文插图
《信条》剧照
弄清楚《信条》的结构 , 就更容易理解整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正向时间与逆向时间交织在一起的情况 。 诺兰进行这样看似复杂的设定 , 最有可能的目的就是赋予谍战动作片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 。
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 , 诺兰在《信条》中所做的尝试 , 其实与李安在《双子杀手》中做的事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从视听语言的层面 , 对好莱坞经典动作片进行“升级” 。
在最近几十年中 , 动作片一直是好莱坞大片中的票房“大户”之一 , 不论是相对年轻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碟中谍》系列 , 还是长寿的《007》系列 , 每一部都能在全球大卖 , 更别提最新的《王牌特工》系列 。 但同时 , 动作片的过度消费也持续出现 。 在追求“(爬的)更高、(镜头剪辑)更快、(爆炸)更强”的路上 , 更多创作者的想象依然是在陈旧模式的基础上 , 从撞跑车变成撞潜水艇 , 从爬高楼到爬飞机 , 并没有在根本上 , 特别是电影最具代表性的视听语言上对该类型进行升级 。
李安的《双子杀手》在视听语言上的创新是3D 4K 120帧 。 超清晰的高帧数3D效果 , 令动作片无需进行多视角的剪辑和拖曳就能传达出紧张刺激 , 银幕上连贯的动作场面如同肉眼直接所见般触手可及 。 《信条》在视听语言上的创新 , 则是将正向与逆向时间交织在一起 。 由于逆向时间的表现违背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直觉 , 慢速时还能通过想象进行还原 , 当速度过快大脑跟不上时 , 就会带来与正向完全不同的奇妙体验 。 当正向与逆向交织在一起时 , 就是诺兰对谍战动作片的全新升级 。
正向逆向结合的最复杂的片段 , 当属结尾在史塔克12进行的最终决战 。 为了让安德烈·萨塔尔的阴谋无法得逞 , “信条”方组织了两队人进行了“钳形行动”(在最初的暂定字幕版本中 , 这个行动叫做时间夹击 , 更加直观生动) , 正向时间的部队是红方 , 逆向时间的部队是蓝方 , 双方以最终引爆的时间点作为终点 , 分别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进攻 。 而安德烈·萨塔尔同样具有正向部队和逆向部队 , 双方 , 或者说四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 。
- 第一财经|票房高靠二刷?诺兰此时上映烧脑《信条》勇气何来?
- 电影院|《信条》中国票房破2亿,诺兰的票房魔力能否持续?
- 小飞人|十年诺兰口碑最差!没事儿千万别去看《信条》
- 深度|创意信息:与成都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深度合作协议
- |西装、奶奶针织衫显老气?深度解析“衣橱单品”,多看一眼就赚了
- |西装、奶奶针织衫显老气?深度解析“衣橱单品”,建议你一定要看
- 中国新闻网|瓦努阿图群岛附近海域发生6.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环球网|【深度】突然驱逐15名中国公派留学生,美对华留学限制还将走多远……
- 人民网-人民日报|北斗,为用户提供丰富广泛的应用服务(深度观察)
- 广汽蔚来|【深度】廖兵和他的广汽蔚来:大树底下的“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