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医药中间商30年生存史( 七 )
随着“两票制”的推行 , 药企直接对接的商业公司数量增加 , “如果一个地方有20家医疗机构 , 我找到一家商业说只能送18家 , 另2家送不了 , 那只能再找商业公司专门配那2家 。 ”冯杭解释道 , 一般全国做50亿收入的药企 , 大概需要对接七八十家商业公司 , 现在得增加到200多家 , 原本的二级经销商全变成一级 , 管理成本确有提高 。
急浪淘沙过程中 , 过去做总经销、总代理的一些小型商业公司 , 因为难以覆盖所有医院 , 只得逐步集中到大配送商麾下 。 从增速来看 , 2018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速为7.7% , 而25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 。 这也为头部商业公司并购、扩大版图提供了契机 。
“以前一些小型商业公司很牛 , 现在我们和他对等合作了 , (收购)基本没什么商誉 。 ”闻卓讲道 , 合作的小型商业公司要么有(终端)客户 , 要么有品种 , 并购后可以将连带的资源关系都吸纳进来 。
一些小代理商确实愿意卖给大流通商 , 且按照净资产的卖法 , 没有太多溢价 。 “两票制执行后只能开两票 , 小代理商被大流通商控股后 , 借助它的品牌 , 可以继续做原来的业务 。 ”一位关注医药流通行业的二级市场研究员解释道 。
不同类型的医药商业公司仍在消化“两票制”带来的改变时 ,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快速推进 , 从2019年初在11个城市试点的“4+7”带量采购 , 扩围到25个城市;到第二批国采;再到刚刚开标的第三批国采 , 覆盖的品种范围不断扩大 。 同时 , 参照国家集采模板的地方版带量采购 , 也在推进之中 。
对于负责配送的商业公司而言 , 行规是按照采购价的点数支付配送费 , 对于动辄降价七八成的集采药品 , 销售额的降低意味着单品配送费下降 。 但在实际配送过程中 , “流通企业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特药品种 , 或者高价的进口药 , 以保证相对稳定的毛利率 。 ”上述研究员分析道 。
在论及带量采购的影响时 ,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成为行业共识 。 配送商没有覆盖到的医院区域 , 通过与药企合作 , 获得集采药品的配送权 , 可以获得进入医院开户的便利 。
而既有市场份额占有者也会全力“应战” , 典型如上海区域配送商之竞争 , 第三批国采拟中标结果公布次日 , 上海区域配送企业名录已经出炉 , 上药、国药包揽约96%的配送量 。 九州通凭借子公司京丰制药中标二甲双胍 , 获得该品种的配送权;上海美罗也勉力获得一席 。
在竞争之下 , 新进入者和原本的市场占有者不断调整着经营策略 , 配送商亦在试图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 当前集采品种仍然有限 , 配送商尚可通过品种搭配维持利润 , 但当集采真正走向“应采尽采” , 对配送商的冲击则会进一步显现 。
在一次公开发言中 , 原一心堂总裁赵飚反复说道 , 过去20年 , 中国医药行业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革;而集中带量采购 , 正强力推动着医、药分开 。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对财健道表示 , 未来带量采购将覆盖更多品种 , 挤出药价水分之后 , 将通过医保支付标准调控药价 。
闻卓了解到后讲道 , 这个好 , 这样做法是对的 , 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后 , 医疗机构和卖方谈得越低 , 获利越多 , 它就有动力去谈 , 这样才可能出现真实的药品价格 。 在他看来 , 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发现真实的药品价格 , 而作为经营药品的中间商 , 他希望成为有议价能力的卖方 , 通过技术迭代、精细管理提升药品流通效率 。
如果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之下 , 药企销售实现直销 , 没有中间商 , 也许的确可以提高市场效率;反之 , 以企业对利润、效率的追逐 , 选择与中间商分一杯羹 , 定然是看中了其“价值” , 或是分摊了现金流风险、或是提升了配送效率、又或者是下场疏通了关系……
除了医保支付的改革 , 按病种付费、互联网医疗技术支持下的处方外流 , 正在路上 。 “一肩挑两头”的医药商业公司 , 亦在辗转腾挪之间 , 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 也寻找着新的出路 。
- 有限公司|金城医药:控股股东金城实业解除质押250万股
- 个股|9月来A股指数已跌3%:医药生物板块领跌,中下旬是入场良机?
- 医药|9月来A股指数已跌3%:医药生物板块领跌,中下旬是入场良机?
- |《病患悖论》关注“过度医疗” 实现健康不是靠更多的医药
- 医药|东风股份:拟收购华健药包70%股权及首键药包75%股权
- 电子|两市百元股达123只 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行业较集中
- 生物|两市百元股达123只 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行业较集中
- 恒瑞医药|北向资金净流出54.65亿 立讯精密净卖出7.35亿
- 传承中医药文化,董世恩家传胃科传承所当仁不让
- 医药|凯莱英拟作价3000万元收购冠勤医药100%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