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非典型房企半年报观察 | 远大住工难止亏损( 二 )


对此债务情况 , 远大住工于中报中表示 , 经考虑该集团可动用的银行信贷及取得外部融资的历史 , 管理层认为有充足财务资源在到期时应付其负债 。
值得注意的是 , 另据中报披露 , 2020年上半年 , 远大住工的总资产及净资产也有一定下滑 。 截至2020年6月末 , 远大住工总资产约91.7亿元 , 同比下降4.15%;净资产约39亿元 , 同比下降6.37% 。
行业标准化尚未形成
远大住工重点发力装配式建筑 , 看中的正是该领域市场的广阔空间 。 平安证券相关研报也指出 , 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2012-2018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已经增长至2.9亿平方米 , 年均复合增速为65.2% , 预计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方式而言 , 具有节能环保及建筑效率高等多种优势的装配式建筑 , 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 但随着近年来政策利好的不断出现 , 已然愈发升温 。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如是说道 。
不过 , 尽管装配式建筑市场被业内寄予厚望 , 但行业内也有声音称 , 国内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 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 距离装配式建筑稳步进入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尚有一段距离 。 比如 , 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 , 现阶段PC装配式建筑成本略高 。
对于成本问题 , 远大住工方面也坦承 , 目前装配式建筑造价高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 。 对此 , 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和优化式设计环节可有效降低建造成本 。 在远大住工方面看来 , 规模化生产预制构件是降成本的关键所在 。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 , 对于装配式建筑前景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更为具体 。 他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直言 , “从全国视角来看 , 装配式建筑有着政策助力、行业发展的需求 , 无疑应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但具体推行并不顺利” 。
在张波看来 , 装配式建筑现阶段发展中的阻碍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 没有形成全国性装配式住宅开发落地环境 , 虽然装配式住宅有着诸如建设标准化程度高、可产生节能效应等特点 , 但短期内大量替代手工的、离散的传统建筑方式仍有较大难度 , 部分品牌房企试点依然还在进行中 。
其二 , 装配式项目应用的范围小 , 大规模试点的项目少 , 因此相比传统建筑方式的成本优势很难有直接体现 。 此外 , 受制于成本和开发时间等因素限制 , 大量推广在短期内依然有较大难度 。
其三 , 缺乏全面行业标准 。 开展装配式住宅不能单靠部分房企“尝鲜试水” , 而需在政府政策引导下 , 房企以及其上游相关企业的共同推进 , 同时政府要引导建立更为全面的标准制定 。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 远大住工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所面临的发展“羁绊” , 还来自于其自身的联合工厂扩张及盈利之间的失衡 。 从中报数据来看 , 现阶段远大住工联合工厂的整体盈利状况仍然不够理想 。
截至2020年6月末 , 该公司累计签约联合工厂共88间 , 其中已出资的联合工厂有62间 , 具备生产能力的联合工厂58间 。 工厂盈利方面 , 期内实现盈利的联合工厂有14间 , 较2019年同期增加仅增加2间 。
“2016年国家政策出台 , 2017年各地方产业政策细则实施 , 2018年装配式建筑项目逐步落地 , 2019年PC装配式建筑市场才逐步上规模 。 联合工厂也是逐步筹建投产的 , 到实现规模利润有个产能爬坡的过程 。 ”就联合工厂盈利问题 , 远大住工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自2019年 , 该公司已不把联营公司增长数量作为考量指标 , 2020年重点关注联营公司的质量发展 。 “目前公司一些联营公司没有投产 , 公司需要尽快推动他们投产和运营;已经投产的联营公司通过不同方式和维度进行赋能 , 尽快实现较高的盈利水平 。 ”
【装配式|非典型房企半年报观察 | 远大住工难止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