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白开水|重塑教研文化,让教师专业协同发展落地生根


重塑教研文化 , 让教师专业协同发展落地生根
【传说中的白开水|重塑教研文化,让教师专业协同发展落地生根】第三实验中学崔振山
炎炎夏日、杭州之行 , 聆听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元涛教授关于《教研文化变革与教师协同发展》的报告 , 收获很大 , 决心从新学期初重塑教师教研文化 , 让教师专业协同发展落地生根 , 认真践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论 。
孙教授从艺术的定位、价值的定位、服务的定位、产品的定位四个方面对报告内容进行了逐一阐释 。 首先 , 教育是最难的艺术 。 它需要创造 , 更需要创新 , 它有规律可寻 , 但是不能复制粘贴 。 它需要受教者和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习惯产生共鸣 , 才会产生效果 。 受教育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 从而导致和教育者行为习惯不在同一个轨道上 , 很难产生共鸣 , 这就是教育的难处所在 。 我们班今年就有一对双胞胎兄弟 , 他们尽管来自同一个家庭 , 在学校又在同一个班 , 接受相同的教育 , 但他们俩的学习效果和行为习惯是很不一样的 。 一个勤奋好学 , 一个贪玩好动 。 这是为什么呢?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起了很大的作用 。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教育 。 没有“研究" , 教师就不配称为“专业" 。 研究首先是一种个体行为 , 但是教师工作的特点 , 要求必需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 所以 , 我们就成立了“教研组''这个团队 。 这是一个很好的团队 , 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实效性的研究团队 。 但是 , 就是因为它太平常了 , 都被老师们忽视了 , 老师们的教研活动没有深入下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 但是我们的“教研组''活动做法 , 在外国人的眼里确是一个极为珍贵的经验 。 佐藤先生认为:要改变一所学校 , 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 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 , 进行相互评论和借鉴学习 , 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
应该毫不迟疑地简化学校组织机构 , 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 , 为了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 , 最少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是必要的 。 所以 , 我们要重塑教研文化 , 让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 每周至少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安排必须要有具体的课题、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 。 每学期初 , 各科教研组长必需将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列出来 , 然后按计划逐一落实 。 学校抽出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
当前 , 受改革大潮的影响 , 教育失去了原本有的方向 。 五花八门的变革话语 , 让我们眼花缭乱 。 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 泡沫化 。 今天的教育口号太多、“懂教育"的太多、"变"的太多、"反复"的太多 。 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续的支撑 , 目前教师教育体制无法保证教师“专业性"养成 。 我们渴求新生态、新发展 。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 。 我们呼唤更有效的协作研究、更平常化的研究、更具体化的研究 。 我们需要改变观念 ,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的空间 , 从小问题入手逐渐做大做强 。
遵循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重建一再实践一提炼的过程方法 。 学会“换眼光",“换角度''看待问题的价值 , 教育家荀子说过“以学心听、以仁心说、以公心辩" , 伽达默尔说“他人是一条 , 一条通向自我理解的路" 。 在目前的状态下 , 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和重建学校的精神内涵 。 我们可以去埋怨社会 , 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时空中 , 尝试创造一种新文化 。
让读书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 , 亲近理论然后创造“理论" , 让教研文化扎根日常 , 改变“气质" 。 在日常工作中 , 给教研组长赋权、增能、减压 , 突出他的引领作用 , 带领本组教师由传统的研讨逐步走向专题式研究、由一般性听评课逐步走向专业性的课堂观察与听课评课 。 让教师专业协同发展落地生根 , 重建我们学校的精神内涵 , 再创学校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