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白露”美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白露团甘子 , 清晨散马蹄 。 圃开连石树 , 船渡入江溪 。 凭几看鱼乐 , 回鞭急鸟栖 。 渐知秋实美 , 幽径恐多蹊 。 ”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白露》 , 描绘出一幅白露时节的仲秋美景图 。 清晨的露水模糊了马蹄的印记 , 院子里的石头仿佛和树长在了一起 , 有船只缓缓驶入了江溪之中 。 鱼儿欢快地游着 , 扬起的马鞭惊飞了栖息的鸟儿 , 此时此刻 , 诗人才真正领略到了秋天的美丽 。
唐诗中的“白露”美
文章图片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 也是进入秋季以后的第三个节气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其进行了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 , 秋属金 , 金色白 , 白者露之色 , 而气始寒也 。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 它的到来意味着暑热彻底结束 , 天气开始转凉 , 万物也随寒气的增长逐渐成熟 。 在如此美好的节气里 , 文人墨客们纷纷提笔赋诗 , 抒发自己的心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是一首关于白露的诗:“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 , 边塞的秋天传来孤雁的哀鸣 。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 诗人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 因为天下依旧战争频仍不得太平 。 诗的首联和颔联写景 , 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介绍兄弟因战乱离散杳无音讯 ,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 特别是到了白露时节 , 在鼓声和孤雁哀鸣声的映衬下 , 作者的思念之情越发深沉浓烈 。 全诗托物咏怀 , 层次井然 , 首尾照应 , 语言精炼 , 格调沉郁哀伤 , 真挚感人 。
“秋空雁度青天远 , 疏树蝉嘶白露寒 。 阶下败兰犹有气 , 手中团扇渐无端 。 ”唐代诗人卢殷所写的《悲秋》将白露节气里的大自然描写得十分生动 。 秋季晴空里的大雁越飞越远 , 几声蝉鸣从树上传来 , 仿佛是在感叹白露时节里寒冷的天气 , 台阶下几株凋零的兰花好似还有一丝气息 , 手中用来驱赶热风的扇子也渐渐没有了用处 。
唐代诗人雍陶的《秋露》是一首描写白露的五言律诗:“白露暧秋色 , 月明清漏中 。 痕沾珠箔重 , 点落玉盘空 。 竹动时惊鸟 , 莎寒暗滴虫 。 满园生永夜 , 渐欲与霜同 。 ”白色的露水让秋日景象变得昏暗不明 , 清明的月光仿佛沉浸在了阵阵滴漏声中 。 夜晚的水气太重 , 把珍珠和金箔都沾湿了 , 露水一点一滴地落在玉盘上转眼就消失不见 , 风吹着竹叶晃动 , 惊飞了休息的鸟儿 , 小草上的露珠掉落在虫子身上 。 因为黑夜日渐变长 , 天气也愈发寒冷 , 满园的露水逐渐结为了白霜 。
【唐诗中的“白露”美】“金陵夜寂凉风发 , 独上高楼望吴越 。 白云映水摇空城 , 白露垂珠滴秋月 。 ”凉风乍起 , 白露凝霜 , 北雁南飞 , 秋高气爽 , 徜徉在古代文人留下的经典诗词中 , 感受的是一种清凉 , 体味的是一种高远 。 (作者:米广弘 , 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