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科普营养】每天少吃300kcal,持续2年会怎么样?( 三 )


本文插图
西希推荐的膳食记录APP , 详细可以参见高科技减重的文章 。
- 控制份量
吃什么很重要 , 吃多少更重要!
对于控制体重 , 吃什么重要 , 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 有很多人在纠结自己到底是应该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还是低脂膳食 , 要不要开始原始人膳食或者无麸质膳食 。 CALERIE研究中在长期随访期 , 并没有规定膳食的种类 , 灵活性很大 , 只要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在正常范围内都可以接受 , 具体范围是碳水化合物45-65% , 脂肪20-35% , 蛋白质10-35% 。 但是需要控制的是吃多少 , 在减重期其实没有完全要戒除的食物 , 只要吃得适量都可以 。 但是如何把握不同食物的量 , 是需要训练的 。 现在的社会一直在推崇“大”和“多” ,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反而不知道“合适”是多少 , 比如外卖中一份盖饭的米饭是3-4两 , 而实际上我们一顿只需要吃1-2两 , 关于“1份是多少”西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仔细讲到过 , 有兴趣可以点击链接 。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要因地制宜 , 采用自己常用的餐具和盛具来估测份量 。 西希建议可以先用标准的量杯和称称一下自己常用的勺、碗、盘子和杯子的容量 , 能盛多少液体或者食物 , 这样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更容易心里有数 。 当然也可以选择随身携带食物小称的方法 , 一开始可能需要频繁称重 , 但时间久了 , 就会发现自己对于热量的估计已经越来越纯熟了 。
中国临床营养网|【科普营养】每天少吃300kcal,持续2年会怎么样?
本文插图
区分份量对于控制热量是非常重要的- 提前想好“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了怎么办?不要慌——制定应急预案 。
这一点西希觉得是这项试验做的最好的 。
没有人能保证一定能长期坚持改变行为 ,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是在开始减重时很多人不会去想的问题 。 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却往往决定了减重是否能成功 。
这项研究在一开始就设定了应急预案 , 如果一个参与者没有及时参与随访 , 或者体重变化与减少热量摄入后的体重变化趋势发生了偏离 , 就提示他的饮食出现了问题 。 这时 , 就会进入应急预案 , 首先会与研究人员一起明确问题的来源 , 他们把问题分成了三部分:1)营养知识不足;2)情绪控制问题;3)暴食;再根据问题的种类启动教育和改善行为的应急预案 , 包括加强营养相关知识的学习 , 以及对行为的目的和驱动力进行重新评估 。 直至参与者的行为回到正轨 。 正是这样的应急机制 , 保证了这一百多人在两年的过程中都能每日减少11%的热量 。
- 随访 , 随访 , 随访
要想改变人的行为方式 , 就需要做好长期随访的准备 。 与参与者的联系越紧密 , 行为改变越容易进行 。 改变饮食方式是对行为模式的一种改变 , 所以也需要随访 。 人是一种健忘和懒惰的生物 , 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 , 很可能我们会退回到之前的行为模式 , 所以1-2个月1次的提醒会让人们的动力更强 。
这项研究在2年的研究过程中设计了多次一对多和一对一的回访 , 以减少热量摄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为主题 。
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重要 ,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一次刷新 , 以使自己重新获得动力并继续下去 。 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研究者来随访 , 但让你的家人或者闺蜜朋友 , 每1-2个月提醒你一次 , 或者给自己设置一个提醒 , 每1-2个月再重新学习一下西希营养学的内容 , 有助于把行为改变长期坚持下去 。
中国临床营养网|【科普营养】每天少吃300kcal,持续2年会怎么样?
本文插图
有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减重搭档很重要
很多关于减重的研究都是在肥胖人群或者糖尿病人群中进行的 。 对于只是微胖的大多数人群不一定适合 , 但是今天的研究结果是在BMI正常的20-50岁人群中进行的 , 可以推广到身边的很多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