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时尚】大腿上的这条“带子”,真能让女生变性感吗?其实最早是男人用的】纤细修长的双腿 , 是很多女生梦寐以求的 。 为了装饰这种美丽 , 穿丝袜和渔网袜已经不新鲜了 。 不知道从何时起 , 在时尚潮流的都市里 , 总能看到女生在大腿上绑着一条条引人注目的“带子” 。 这些带子到底是干嘛用的?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这条“带子”最早并不是女生用的 , 而是男人们的专属“装备”——袜圈 。 袜圈并非单独出现的 , 而是为了和一种骑兵装备配套使用 , 这就得追溯到11世纪西欧十字军东征时期了 。
由于东征的十字军中以骑士阶级为主 , 为了骑行方便 , 很多人找到了起源于埃及的谨慎马裤 。 这种采用毛料或者鹿皮制成的马裤 , 结实耐摩擦 , 轻薄贴腿 , 没有褶皱 , 因此很快流行起来甚至传承后世几百年 , 至今在法国骑兵仪仗队和英国禁卫军骑兵身上还能看到 。 是不是很像秋裤?
文章图片
但是由于没有口袋且材质光滑 , 在行走和骑行时裤子就很容易滑落 , 为了避免在战场上被“吓掉裤子”的尴尬情景发生 , 人们就在裤子上系上了一条袜圈 , 相当于是系在大腿上的皮带 。
14世纪以后 , 紧身马裤渐渐演变成了袜子的形式 , 有人说这是最早的丝袜 。
到了16世纪末期的时候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时尚”这个词演绎地淋漓尽致 , 他不仅穿“丝袜” , 戴袜圈 , 还配上了红色高跟鞋和香水 , 可以说后世女性的爱美之心大概都是从他身上学来的 。
文章图片
恰好在此时 , 机械编织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 , 无论是“丝袜” , 还是袜圈都开始被量产 , 并且越做越精致和美观 。 以至于它们逐渐被欧洲贵族们接纳和推广 , 用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精致 , 并且形成了一股独特的时尚潮流 。
直到19世纪的时候 , 袜圈不仅传入了英国 , 而且逐渐开始脱离“丝袜” , 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装饰品 。 尤其是这种搭配着袜圈的皮质吊袜带 , 更是一度成为英伦绅士们的最爱 。
文章图片
女性开始使用袜圈
那么 , 丝袜和袜圈又是怎么从男性身上转移到女性身上去的呢?
实际上 , 欧洲贵妇们原本是不需要丝袜和袜圈的 , 因为当时的女性仍然遵循保守的穿衣风格 , 在出入各种正式场合时都要穿着厚重的长裙 , 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她们是否穿了丝袜和袜圈 。 当然 , 也有人觉得这些装饰很适合女性 , 便开始尝试着穿戴 , 到18世纪的时候 , 它们已经在欧洲贵族女性圈里成为了一种潮流 。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这一时期的女性很少能够接受教育 , 社会地位依然很低微 , 基本上只能依附于家中的父亲或者丈夫 。 这就导致女性的个性无法得到解放 , 保守的穿衣风格仍在延续 , 这让女性丝袜和袜圈的装饰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
文章图片
这种局面在19世纪得到了改变 , 女性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 并且有的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财产自由 , 她们开始用蝴蝶结和项链装饰自己 。 而对于“舞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 , 则会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来展现自己 。
比如 , 在1870年以后的巴黎 , 她们往往会站在大街上 , 通过撩起裙摆 , 露出脚踝和小腿的方式进行暗示 。 而在法国画家劳特累克的画作中 , 就能看到裸体女性身上穿戴的丝袜和袜圈了 。
随着丝袜和袜圈逐渐被女性广泛使用 , 男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服装来区别自己的身份 , 于是西装也就产生了 。 得体的西装和厚实的长裤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威严的感觉 , 很快就让当时的男性抛弃了丝袜 。 而女性则顺理成章地将丝袜、袜圈和高跟鞋全都变成了自己的专属装饰 。
文章图片
到20世纪初的时候 , 袜圈已经成为了女士晚礼服的标配了 , 哪怕是不穿长袜 , 袜圈也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被女性系在大腿上 。
文章图片
当时的西方婚礼还将袜圈看作是爱情的象征 。 在婚礼的庆祝活动上 , 新娘会将手上的花束抛向女性宾客 , 第一个接到鲜花的女生将是下一个新娘;而新郎则会取下新娘的袜圈抛向男性宾客 , 而抢到袜圈的人也会成为下一个新郎 。
- 【就爱时尚】入秋后流行这条“卡其裤”,特别适合30、40岁女人,时髦又显气质
- 【就爱时尚】上海红人“安福路小公主”,几十年坚持萝莉风,内心单纯如白雪
- 叔叔是拿命在救你,你一定要配合,动不动就玩命的孩子如何教?
- 【爱历史】铁腕领袖斯大林:父子关系却冷到冰点,女儿甚至远走美国不回家!
- 【爱历史】朱元璋大肆诛杀开国元勋,汤和是怎么躲过朱元璋的屠刀,最后得以善终?
- 【历史故事】美科学家提出假想:中国人不在乎自己的血统,为何能够如此强大?
- 【历史故事】传奇将军李聚奎,红军时期的骁勇悍将,解放时期的后勤专家
- 【爱历史】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说一说我国古代种植利用棉花的历史
- 【时尚一点】穿腻了T恤那就换一换吧!按照这3个类别选衬衫,让你一周不重样
- 【历史故事】古代物质条件那么差,为什么古人还愿意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