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妈宝贝育儿|3个正确教养方式父母要学会,心理学家:避免孩子“蛋壳心理”( 三 )


这种物质和情感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 , 只要父母善于利用外物 , 自然就能与孩子搭建起交流的平台 。
2 , 睡前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虽然父母平日忙于工作 , 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 , 但是在孩子晚上睡前 , 可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 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 还增进了亲子关系 , 倘若父母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 , 那么孩子一定会抱着遗憾的心情入睡 , 时间久之 , 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 就会对父母有芥蒂之心 。
所以哪怕再忙 , 父母也要在孩子临睡之前 , 跟孩子看一本他喜欢的绘本故事 , 抱着孩子亲昵一番 , 让孩子枕着甜甜的梦入睡 , 孩子自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
涵妈宝贝育儿|3个正确教养方式父母要学会,心理学家:避免孩子“蛋壳心理”
文章图片
让孩子学会坚强 , 避免“蛋壳心理”
看到“蛋壳心理”四个字 , 很多父母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蛋壳心理?它非常严重吗?
所谓蛋壳心理即蛋壳效应症 , 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于1965年首次提出并命名的一种生理性心理疾病 , 是指孩子的脆弱心理 , 比如只能听赞美之词 , 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 , 内心脆弱 , 敏感多疑;
有的孩子只能接受成功 , 不能面对失败 , 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 , 就会有极端的举动 , 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 , 脆弱是它的本质 。
无数儿童心理学家们也常常警告父母:“蛋壳孩子越来越多 , 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脱不了关系 。 ”直白地说 , 蛋壳孩子背后的根源 , 除了小部分是天生性格使然外 , 大部分原因 , 是如今父母们过度地保护孩子 , 把孩子养在了一个安全又无聊的环境中 。
有的父母因为吃过太多的苦 , 受过太多的累 , 因此绝不让孩子经历一点点磨难 ,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 对孩子百依百顺 , 有求必应 , 不舍得批评和管教 , 还有过分娇纵和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的“蛋壳心理” , 我们必须杜绝溺爱 , 并从这几个方面锻炼孩子:
1 ,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 , 父母要利用这个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在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时 , 要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 需要孩子自己动手的 , 不要越俎代庖 , 需要孩子决定的 , 不要包办 ,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这样既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 , 还能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
涵妈宝贝育儿|3个正确教养方式父母要学会,心理学家:避免孩子“蛋壳心理”
文章图片
2 , 让孩子体验挫折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刚到德国时 , 我寄住在朋友约翰家里 。 他家在法兰克福“富人区” , 家境很好 。 他有两个孩子:11岁的乔治和9岁的凯斯 。 在他家住了几天 , 我就发现一向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约翰夫妇 , 对孩子却十分“小气” 。
孩子的零用钱每月才30欧元 , 而且要帮家里干活才能得到 。 乔治负责为花园植物浇水、翻土及擦洗汽车;凯斯则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 。 到了暑假 , 两个孩子还骑着自行车 , 顶着炎炎烈日 , 挨家挨户送报 , 赚取买书籍、玩具的费用 。
在赚钱过程中 , 两个孩子遇到过很多的困难 , 但是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努力解决了 。
我对约翰夫妇的“残忍”表示不解 。 他们却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 。 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 , 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 ”
加州大学心理学马丁.沙里曼曾说:“预测一个人的成就 ,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越挫越勇 。 ”
而越挫越勇的先决条件就是:输得起!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 挫折无处不在 , 每一个挫折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 。 我们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 , 引导孩子输得起 , 越挫越勇 , 这样孩子才能泰然自若地面对以后生活中的挑战 , 享受努力之后战胜挫折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