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哥文史|古代公立学校的起源与发展: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都有哪些出路?( 三 )
文章图片
其一 , 朝廷解决就业 。 比如汉灵帝 , 虽然做事有点荒唐 , 但对待人才还算不错 。 《后汉书·灵帝纪》中说:"试太学生六十以上百余人 , 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 。 "
在当时 , 有相当一部分太学生 , 都已经年满六十岁了 , 但依旧没有通过考试 。 在这种情况下 , 朝廷会设立相应虚职 , 并赐予他们 。 此举不仅宣扬了国家尊老的态度 , 更解决了这些学生的生活问题 。
其二 , 派往各地教学 。 朝廷鼓励教育 , 这一点是基本国策 。 但由于学子总数与日激增 , 他们只好采取分级处理 。 通过考核且成绩优异者 , 有机会进入仕途 , 或是直接进入对口专业的职位 。
剩下一批学子 , 虽然他们自身没有太大竞争力 , 可毕竟读了很多年书 , 而且在一个领域钻研多年 。 所以他们的专业能力 , 没多大问题 。
这个时候 , 朝廷会委派他们到次一级单位或地方上 , 让他们教授入门弟子知识 。 如果教学工作比较突出 , 也有机会高升 。 当然 , 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宋代及以后 , 因为那时候的教育更为普及 。
文章图片
其三 , 留在校内任职 。 早在秦汉时期 , 学子中表现优异者 , 便可以一步步晋升博士 , 然后留在学校内任教 。 到了后世 , 随着学生人群的不断扩大 , 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 , 也不再像之前这样高了 。
部分较有实力的毕业生 , 可以担任教师 。 一方面 , 他们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 而另一方面 , 这些学子对于学校的熟悉程度 , 也能让他们更快地进入教师的状态 。 直到现在 , 国内外不少高校依旧会吸收一批学子留校任职 。
话虽如此 , 朝廷也不见得能妥善安排好每个学子 。 一些没有实力也没有特点的学生 , 在这个时候也只能自谋出路 。
到了这种情况 , 也不外乎两种可能 。
文章图片
一种是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 , 做个小买卖 。 当然 , 这在多数读书人看来 , 这样有损脸面 。
而另一种情况 , 则是回到家乡开设学馆 。 自两汉以来 , 就有很多未能进入仕途的儒生选择了回乡教授弟子 。 所以说 , 这些毕业生也在蒙养教学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
- 与史说今|皇帝每餐要吃多少道菜呢,剩饭剩菜如何处理?,在古代
- 小思姐聊生活|起兵篡夺兄长的王位,还跟兄长的王后结婚,古代欧洲最无耻的国王
- 囚犯|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器官让人痛不欲生,超出你的想象!
- 历史揭秘|为啥古代“株连九族”,亲人却不逃跑?得知原因后:逃跑才是傻子
- 品看小历史|宁愿守寡也不愿再婚!,古代的女人有多卑微?
- 历史小c|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 明孝陵|古代帝王陵被盗无数, 为何明孝陵得以幸免? 原因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 文史怪|在位33年,历史专家都找不出他的缺点?他是谁,古代最完美的皇帝
- 雪晴夜玉|刘秀的东汉和刘邦的西汉有什么关系?
- 林冲|古代女犯人被流放后需要做三件事,最后一件让所有女犯人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