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影 向未来邀约( 二 )

以开放的胸襟把握电影发展脉搏

包容性强 , 是北京电影节10年来的鲜明特征之一 。 “一直以来 , 我们都在往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努力 。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部长姜宣说 。

今年“北京展映”板块放映了300多部中外优秀影片 , 包括纪念法国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诞辰100周年的“侯麦之约”单元 , 《战争与和平》《象人》等外国影片 , 展示全球前沿电影修复技术的“修复经典”单元 , 以及汇集全球优秀电影新作的“环球视野”单元等 。

VR展映单元提供了VR的沉浸视角 , 设置了大量交互体验 , 观众通过手柄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操作 , 推动、影响剧情发展 , 参与影像叙事 。 现场的新奇体验 , 让不少影迷印象深刻 。

2012年起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 深刻改变着世界电影的格局 。 而北影节的成长 , 始终伴随并参与到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中 。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说:“北影节是全方位的 , 它不仅向有影响力的商业电影 , 也向艺术电影、实验电影开放了展示的舞台 。 ”

今年 , 北影节突破了线上线下的边界 , 将线上观影和对影片线上发行的讨论纳入多个环节 , 使电影节的视角更加开阔立体 。 饶曙光认为 , “电影节与电影市场应该是有效互补的关系 , 北影节呈现出电影文化的多样性 , 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 ”

今年的评奖环节 , 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部影片报名参评“天坛奖” , 先后有近50名中外电影人担任“天坛奖”评委 , 许多中外电影人还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参与论坛 。 不少“云参会”的外国导演表示 , “如果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 , 我想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 非常期待和大家在娱乐八卦线下见面 。 ”

以专业的眼光探寻行业发展前沿

“北京展映”策展人、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从第五届北影节便参与到策展环节 。 他认为 , “北影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握世界电影发展的脉搏 , 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 , 去了解电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 ”他介绍 , 这次“北京展映”的电影票很快就抢光了 , 大量前沿性的新片受到欢迎 。

专业性 , 是北京电影节越来越鲜明的特征之一 。 展映布局设计上 , 重点探寻行业发展前沿 。 比如修复电影展 , 聚焦电影修复产业发展 , 探索让更多老电影通过修复进入市场放映的渠道 。 此外还开拓了镜界电影单元 , 放映用传统理念无法定义的全新电影 , 探索电影未来的形态 。 据了解 , 这也将成为北影节未来着重打造的路径 。

北影节搭建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各方合作 。 10年间 , “北京市场”立足电影产业发展 , 以“展示、推介、交流、交易”为主题 , 搭建起“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版权交易”三大平台 , 吸引优秀项目参评及众多商业主体签约合作 , 在业界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和影响力 。 “北京市场”签约仪式10年来共促进302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 , 交易总额累计达1650.28亿元 。 在8月28日举办的签约仪式上 , 共有21个重点项目、46家企业现场签约 , 110个项目签约发布 , 总金额达到330.89亿元 , 同比增长约7% , 再次突破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