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韩愈 , 世称“韩昌黎” , “唐宋八大家”之首 。
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 从小受到正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 唐朝中期 , 佛、道教开始在民间崛起传播 , 相较之下 , 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则被打破 , 并逐渐式微 。
佛教理论主张 , 人的归宿是脱离现实世界的苦难 , 抛弃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 从而通往极乐世界 。 而途径则是入归佛教 , 摆脱纷繁俗世的束缚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这和儒家“君君臣臣 , 父父子子”的思想是完全背离的 , 破坏并颠覆了中国古代长久以来君臣、父子、仁义礼智的伦理秩序 。
极为注重生死
他在《原道》中提到 , “子焉而不父其父 , 臣焉而不君其君 。 ”在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 , 只有处理好君臣父子的关系 , 社会才能良好和谐地运行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他还提出了道统论 , 基于孔孟之道的思想基础 , 阐明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 崇儒排佛 。 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困局 , 韩愈开始对佛教思想进行批判 , 肩负捍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重任 , 重振孔孟之道在社会的“独尊”地位 , 可以说 , 他对儒家思想的复兴功不可没 。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写给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 文中提到“有食可守 , 以待终丧” , 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守丧到三年期满 。 并表示在自己能力所及要“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从这里可以体现对冯建丧葬礼制的重视 , 孩子为父守孝要遵守相应的章程制度 , 尽全力将逝世亲友移葬进祖坟 , 魂归故里 , 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缅 。 他将自己没能在侄子生前与之相互照应 , 去世也没能知道日期 , 入殓没能及时赶到为之守灵的行为称为“不孝不慈” 。
在韩愈的观念里 , 亲朋故友的死生之事是极为重要的 , 对侄子尚且如此 , 对父母的孝心可见一斑 。 《讳辩》一文从李贺因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展开议论 , 韩愈认为孝敬、尊敬父母固然是好事 , 但过分盲目导致耽误功名前程是极为不可取的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凡事过犹不及 , 打着“忠孝”的幌子 , 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枷锁 , 往往令人喟叹 。 “若父名仁 , 子不得为人乎?”假如父亲名字里带“仁” , 难道孩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对婚姻观的影响
韩愈用形象的例子表明“避讳”的泛滥之风是多么荒谬 。 他在文末指出 , 人们侍奉父母长辈 , 能像曾参一样就能不被指责了 。 人们应该在品行方面向周公、孔子、曾参学习 , 而不是在“讳亲之名”方面做无谓的努力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孝顺父母应该务实 , 而不是在某些旁枝末节上吹毛求疵、舍本逐末 。 在《祭韩滂文》中韩愈表达了对子侄后代的殷切希望:“兴吾家” 。
具体做法是使得“男有官 , 女有婚” , 子侄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 , 学优而仕谋求官职 , 光宗耀祖 , 女儿侄女的使命则是嫁个好人家 , 并且提出“嫁官人 , 不嫁凡人” , 封建等级意识非常强烈 。 韩愈对子孙后代的教育观念难免带一点重男轻女、急功近利的倾向 , 只有考取功名 , 嫁给声望之家才算得上是为宗族做贡献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这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事实上 , 在古代中国 , 许许多多的封建家庭都持有这样腐朽落后的观念 , 导致了男子考取功名、女子嫁富贵家之风盛行 。
对“孝”的影响
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 , 《旧唐书》记载韩愈擅长“诱励后进” 。 《符读书城南》是韩愈写给儿子的诗 , 他把人和木材进行类比 , 由此告诫儿子人想要有所建树成就 , 应该努力充实自己 , 勤奋耕耘才有收获 , 饱读诗书才能成器 。
【历史故事】从四方面来看,韩愈的主张,为何推动了儒家的复兴
文章图片
金银财宝虽然贵重但难以贮藏 , 学问在身上走到哪儿都用之有余 , 并且规劝儿子要珍惜光阴 , 不得懈怠 。
这和他“业精于勤荒于嬉 , 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思想相呼应 。 在《示儿》一文中 , 韩愈以自己为例 , 辛勤多年方才得到高官厚禄 , 生活优越 , 借此激励儿子不能耽于享乐 , 努力奋斗才能享受物质生活 , 父爱用情至深用心良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