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中国近代史充满屈辱 , 我们成为列强船坚炮利下的牺牲品 。 从秦汉到魏晋 , 我们本来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 , 为什么我们最后会逐渐抛弃掉尚武精神 , 成为一个像清朝那样软弱无能的国家?
这其中原因很多 , 但是究其根源 , 并非是清政府的腐败 , 而是科举制的发展 。 今天我们就来寻找中华民族 , 丢失尚武精神的根源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尚武精神流失的根源
其实 , 中国丢掉了“武者精神”起始于宋朝 。 当时宋朝书院私塾大兴 , 科举大举 , 开启考试狂执政的时代 , 并为后世所仿效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这一朝 , 在中国历史上崇文堪称登峰造极 , 皇帝、宰相 , 书法、国画堪称大师 , “文”“化”所及 , “壮志饥餐胡房肉”的元帅岳飞也写得一手好书法、好诗词 。 但宋朝“武化”程度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 , 民族精神的大规模荒漠化—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像黄河岸边的土地样流失 , 并被掩埋在历史的黄沙之下 。
中国社会活力减退 , 渐渐落后于世界 。 南北宋朝 , 几乎被周边的蛮族夏、辽、金轮流欺辱 , 最后亡于人数最少的蒙古小邦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北宋时已经有人意识到宋王朝重文轻武的问题 , 而到南宋时 , 朝廷丢掉的已不再是幽云十六州 , 而是半壁江山 。 但大夫仍是沉溺在科举、考试、当官的利益循环中 。 孝宗非常无奈地感叹道:“这些士大夫家中如果有四百亩田地 , 被人强占了五十亩 , 难道还会投牒讲理吗?”
孝宗皇帝最欣赏的思想家朱熹最有名的一句话是 , 要想恢复江北失地 , 至少罢三十年科举这话 , 孝宗不可能没听过 , 但终究听了也白听 。 因为就算是皇帝 , 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 当他想动考试时 , 就是要动全社会的奶酪与利益链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所以科举制一旦形成 , 并占据的一定地位 , 皇帝和重臣都是拿它没有任何办法 , 绝对不是皇帝一纸诏书 , 或者重臣一次变法所能解决的 。
文人外交的黑暗时代
到明清时代 , 考试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结症 。 在明朝一代 , 基本上就是宋朝的复活和继续 。 历史上最著名的诛杀爱国名将的行径就发生在宋、明时代中前者是岳飞 , 后者是于谦 。 这种诛杀 , 实际上就是对民族尚武精神的戕害 。 宋朝文人外交、内政一把抓 , 如秦桧;到明朝 , 太监不仅主掌内政 , 还可以领兵出征 , 如王振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此后 , 文官与太监轮流把持朝纲 , 使明朝后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 即使如胡宗宪、袁崇焕这样平倭的战将、戍边的英雄也要对朝中文官、宦官行贿 , 致使蛮荒之地的后金小部落崛起 , 吞并中原 。 这和后来清朝因为腐败昏暗 , 忽视日本崛起的情形是一样的 。
清朝初期的尚武风骨
建国之初 , 清王朝本是一个以武立国、高度武化的集团 。 八旗既是军事组织也是生活组织 。 入关前的清廷集团 , 本身就是一个大兵营、一支大军队 。 明末清初的历史 , 其实就是高度武化的清廷集团打败了文人化的明王朝 , 又打败了半武士化的李自成集团和台湾郑氏集团 , 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清王朝深知尚武风骨的重要 , 所以自入关之初就开始奉行双轨制原则 。 一方面 , 保留八旗军为核心武装 , 另一方面 , 对于打天下时的两大盟友—蒙古军和汉军 , 则奉行釜底抽薪的割政策 。
在蒙古族内部清廷大力推广藏传佛教 , 并形成了每家都将最优秀的孩子送进寺庙的风俗;在汉族内部则大力助推科举制 , 进一步强化南宋以来重文轻武的习俗 , 从而让汉人越来越文弱 , 越来越奴性十足 。 因此清王朝早期的强盛 , 与其崇尚军事有一定的关系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丢失“武”精神
这个为少数统治多数而费尽心机设计的模式 , 的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了消除内忧的效果 。 但天下太平也消磨了统治阶层自身的意志 。
【历史故事】科举制大兴,考试狂执政,寻找流失掉尚武精神的根源
文章图片
统一战争还没结束 , 八旗就显露出疲态 。 国家统一后 , 军事集团特权化、特权集团贪腐化的“自宫”进程即开始启动 。 八旗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 上上下下都在想着怎么捞钱、怎么花钱 , 而很少有人研究如何打仗和如何开疆拓土 。 短短数十年间 , 八旗集团就变成一个不文不武、不农不商、不耕不战的寄生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