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土里“刨”出红薯王国,“农二代”创业十年


受疫情影响 , 这家之前主营烤地瓜业务的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危中寻机 , 薯立方负责人宋章峰在危机中找到了机遇 , 通过社区团购、电商、进驻商超等形式 , 延伸扩展了红薯产业链 , 打开了另外一个更大的市场 。
“昨天 , 家家悦超市新下的订单 , 要求配送100吨紫薯……”宋章峰说 , 凌晨三点就开始卸货 , 车间24小时运转 , 歇人不歇班 。 正在车间忙着分拣的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文祖东村的村民刘秀学 , 在薯立方工作两年多了 , 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工资 。 村里不少村民和她一样 , 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
自主创业10年 , “农二代”出身的宋章峰把一个红薯产业链不断延伸 , 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 从创业初期 , 简单的购入、加工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 地瓜在这里几乎被100%利用 。 500克以上的基本上送往实体门店 , 100克-250克的通过电商销售 , 100克以下的加工成“拇指薯” , 是孩子们爱吃的健康零食 , 附加值非常高 。 自主研发的冻烤薯 , 50克市场售价四五元 。 同时生产薯丁、薯泥、薯条等供应各大餐饮企业 。 宋章峰正在考虑把地瓜秧也作为养生菜卖出去 。
“做农业 , 要么靠近市场 , 要么靠近产地 。 济南是全国公认的地瓜消费大市 , 经十东路以南的富硒山地非常适合地瓜种植 。 ”2016年 , 他经过考察 , 在章丘文祖建设了地瓜基地 。
只有种出不一样的红薯 , 才能烤出不一样的地瓜 。 他看中了适合做烤地瓜的烟台农科院新品种“烟薯” , 决定与其合作 。
“农科院负责育种 , 我们负责育苗 。 ”宋章峰联合当地街道办 , 免费提供种苗让农户种 , 很多村民不信:“这玩意儿没账算 。 ”以前种过地瓜 , 亩产三四千斤 , 每斤三五毛钱 , 还不一定卖出去 , 不如种小麦玉米 。
第一年 , 当地政府帮着流转了一批土地 , “示范田”先种了起来 。 文祖北村的农户崔方国说:“没想到这种地瓜产量高 , 亩产五六千斤 , 回收价格平均一块多钱 。 ”村民一看能赚钱 , “烟薯”快速推广开来 ,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种植 , 根据规格按协议价收购 。 目前章丘的推广面积大约8000亩 。
宋章峰把这个模式又复制到了其他地方:先搞一个100亩左右的示范田 , 种给农民看 , 带着农民赚 。 目前光育苗大棚基地就建了三个 。 在海南、广东、云南、山东、河北、辽宁等6省建了3万亩的种植基地 , 全国布局了7个红薯仓库 , 一年四季鲜薯供应不断档 。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标准 , 宋章峰投资引进了全自动清洗机 , 冲洗、烘干一体 , 日处理能力达50吨 , 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 同时 , 投资建设了新的万吨冷库 , 将于9月10日正式启用 。 薯立方的储存能力达到了1.5万吨 , 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鲜薯储存基地 。
影响力扩大 , 一些海外客户也通过商务部门、贸促会等找到了薯立方 。 目前 , 已经接到了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订单 。
新建成的冷库外 , 满地红薯长势正旺 , 再过一个月 , 就进入收获季 。 文祖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张涛说 , 眼下正在为薯立方新修一条直达冷库的马路 。 由于这家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强 , 发展前景好 , 已经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270万元 , 帮扶6个贫困村 , 直接带动当地就业接近200人 。
如今薯立方已有7家子公司 , 成为国内薯类食品的领军企业 。 从育苗育种、订单种植、加工存储到线上线下销售 , 宋章峰把一个小地瓜做成了一个大产业 , 坚持走“市场+技术+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不断创新 , 延伸产业链 , 探索出了农业发展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