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之死 , 堪称三国第一冤案 。 因为大家都认为 , 崔琰道德高尚 , 为人正直 , 天下知名 , 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 , 实在太过冤枉 。 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 , 曹操用崔琰的死 , 证明自己是奸雄!”
文章图片
本文试图分析崔琰之死背后的隐情 , 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狱”那么简单 , 全文2421字 , 阅读时间5分钟 。
一、崔琰之死的直接诱因
与训书曰:"省表 , 事佳耳!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时 。 "——《三国志·崔琰传》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 曹操被封为魏王 , 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 , 夸述曹操的盛德 。 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 , 认为崔琰荐人不当 。 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 , 写信给杨训说:“读了你的表文 , 事情做得很好罢了!时间啊时间 , 随着时间的变化 , 情况也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文章图片
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 , '耳'非佳语 。 '会当有变时' , 意指不逊 。 "
在陈寿看来 , 崔琰给杨训的信是安慰杨训 , 而他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 , 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 。 有人(丁仪)却报告说崔琰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 , 曹操发怒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 。 ‘耳’不是个好词 。 ‘会有变的时候’ , 意思很不恭顺 。 ”以此罚崔琰为徒隶 , 派人去看他 , 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 。
曹操的令文说:“崔琰虽然受刑 , 却与宾客来往 , 门庭若市 , 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 , 双目直视 , 好像有所怨忿 。 ”于是赐死崔琰 。 表面看来 , 曹操赐死崔琰:第一 , 是因为曹操认为崔琰“意指不逊”;第二 , 在曹操对崔琰小惩大诫(罚为徒隶)之后 , 崔琰仍然没有屈服的意思 。
文章图片
二、崔琰之死背后的隐情
曹操虽然有时残忍好杀 , 但由于崔琰实在比较特殊 , 所以绝不会仅仅因为一两句话就杀人 。 崔琰是冀州名士 , 为曹操典选举十余年 , 其所选都是“清正高尚之士” , 而且崔琰的政治立场和曹操并没有多大的冲突 。 我们如果仔细翻阅史书 , 就会发现崔琰之死背后另有隐情 。
文章图片
其一 , 曹魏夺嫡之争时的旧怨 。
公元213年 , 曹操晋封魏公 , 魏公国建立 , 但是当时曹操没有立太子 。 由于曹昂早年战死 , 曹冲病死 , 所以曹丕、曹植成了太子之位的候选人 , 本来曹丕作为长子没什么争议 , 但曹操喜欢曹植的才华 , 所以犹豫不决 。
文章图片
当时曹操秘密写信给属下征求他们的意见 , 曹操秘密的问了贾诩、邢颙、崔琰、丁仪等人 。 这些人都秘密给曹操回复了自己的建议 , 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说(露板答曰):“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 , 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 , 应当承继大统 。 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 ”
其实 , 曹植娶得是崔琰哥哥的女儿 , 因此曹植应当算作崔琰的侄女婿 , 但由于崔琰为人刚正不阿 , 一心为公 , 所以才会公开表态支持曹丕 。 曹操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 , 喟然叹息 , 调其职为中尉 。 虽然曹操欣赏崔琰的人品 , 但他心里其实很不舒服 , 因为他之所以秘密征求意见 , 就是不想让夺嫡之争公开化 , 这样会有许多麻烦 。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崔琰之死的真相:夺嫡之争的旧怨,与曹操封魏王之后的心态变化】《三国志·崔琰传》中裴松之注引了一段《世语》的记载 , 很能说明曹操对崔琰公开表态支持曹丕的不舒服:
世语曰:植妻衣绣 , 太祖登台见之 , 以违制命 , 还家赐死 。
这段记载是说 ,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 , 曹操登台看到后 , 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 , 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 。 是不是有些目瞪口呆 , 就因为衣服穿得过于华丽 , 曹操就赐死了自己的儿媳妇 。 虽然曹操崇尚节俭 , 自己和后宫都不穿华丽衣服 , 但你训斥一顿不就可以了吗 , 至于赐死吗?只能说明 , 这是曹操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
- 【历史故事】李世民打起仗来不含糊,就是看错了一个人,他是谁?
- 【历史故事】《陈情令》番外:再忆金光瑶,忘羡皆惊奇
- 【历史故事】宁王朱宸濠被活捉时,和王阳明的一段对话,说透了心学思想的威力
- 【游戏世界】王者荣耀Q区再次崩了,登录异常,未成年哭了,直呼送水晶弥补
- 【游戏迷】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竞节开幕,虎牙携手中传为电竞行业培养人才
- 【游戏世界】LOL:Gala要去BLG打兄弟联盟?粉丝列举小明四宗罪,RNG要无了
- 【游戏迷】妖刀掉出巅峰榜前三,孙尚香秀翻全场,奈何还是输了
- 【游戏迷】梦幻西游嘉年华限时固伤腰带太香了 玩家看到队友装备陷入emo?
- 【游戏迷】和平精英:小抠脚重启直播,狙神能否重现辉煌?难言和兰博来助拳
- 【游戏世界】哈利波特宇宙开放世界游戏《霍格沃茨之遗》上线 PC / PS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