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智慧城市逐渐具体,陈根:从学术讨论到生活相关

文/陈根
疫情为全球的人类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 人们被迫居家隔离、关店歇业 。 同时 , 疫情也为社会生活的变化按下了加速键 , 从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发展 , 到信息技术支撑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直播带货兴起到线上消费激增;疫情期间 , 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了远程问诊与医学信息在线科普发展 , 人们的数字信息则被健康码孪生构建 。
事实上 , 正是依托城市的软硬件基础 , 相继推出信息化、无接触式的防控模式 , 我们才能够在抗击疫情中获得良好成效 。 疫情中加速的变化让人们对城市的认识、需求与参与能力不断提升 , 而面向“智慧城市”的讨论也在后疫情时代受到广泛关注 。
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 , 围绕智慧城市的技术、政策、生态正在成为全球每一个经历科技革命洗礼的城市的共同命题 。 如今 ,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 , 应该讨论的已不是“要不要发展智慧城市” , 而是当智慧城市浪潮来临时 , 如何把握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未来城市航向 。
当有关于后疫情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越来越具体时 , 智慧城市也真正完成了从学术讨论到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过程 。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 对于智慧城市所发生的改变 , 我们唯有把握变化 , 才能拥抱变化 。
陈根|智慧城市逐渐具体,陈根:从学术讨论到生活相关
文章图片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智能城市
智慧 , 通常被认为是有着生命体征和诸多身体感知的生物(人类)才有的特点 。 因此 , 智慧城市就好像被赋予了生命的城市 。 事实上 , 城市本身就是生命不断生长的结果 , 而“智慧城市”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
最初智慧城市被用来描绘一个数字城市 ,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在更宽泛的城市范畴内不断演变 , 人们开始意识到智慧城市实质上是通过智慧地应用信息和通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 , 来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 , 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目标 。
城市的成长始终和技术的扩张紧密相关 。 从过去人们想象中的城市 , 到用眼睛看到的城市 , 再到由英国建筑师罗恩·赫伦所提出的“行走的城市” 。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便利 , 城市从静态逐渐向动态延伸 , 而这所有集结了现代科技的城市现状 , 则被蕴含在“智慧城市”的概念里 。
智慧城市的技术核心是智能计算(SmartComputing) , 智能计算具有串联各个行业的可能 。 例如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交通和公用事业等 , 而城市是所有行业交叉的载体 。 因而 , 智能计算将是智慧城市的技术源头 , 将影响到城市运作的各个方面 , 包括市政、建筑、交通、能源、环境和服务等 , 涵盖面非常广泛 ,
尽管学界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各有侧重 , 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认同维也纳工大鲁道夫·吉芬格教授2007年提出的“智慧城市六个维度” , 分别是:智慧经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源、智慧机动性、智慧生活 。
其中 , 智慧经济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经济形象与商标、产业效率、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国际网络嵌入程度、科技转化能力;智慧治理主要包括决策参与、公共和社会服务、治理的透明性、政治策略与视角;智慧环境包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智慧人力资源包括受教育程度、终身学习的亲和力、社会和族裔的多元性、灵活性、创造力、开放性、公共生活参与性;智慧机动性包括本地辅助功能、(国家间)无障碍交流环境、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可持续、创新和安全、交通运输系统;智慧生活(生活品质)包括文化设施、健康状况、个人安全、居住品质、教育设施、旅游吸引力、社会和谐 。
这六个维度全面地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 , 除了城市的物质性要素以外 , 还将社会和人的要素纳入其中 , 并将高品质生活和环境可持续作为重要的目标 。 也就是说 , 要让城市更智慧 , 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和环境的可持续 , 实现的途径包括提升经济、改善环境、强化完善城市治理 , 跟城市空间相关的是提升交通(机动性)的效率 , 核心问题是社会和人力资源的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