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住的这段时间 , 我除了日常要关心布布的身心健康外 , 还肩负起照顾侄子侄女的重任 。 而这两个孩子 , 从小顽劣 , 很是让我头疼不已 。
正是因为想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 去引导、改变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 我才这么坚定地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学习心理知识 。
本来过去一段时间还算顺风顺水 , 两个孩子对我也很依赖 , 并且愿意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 。 只是 , 发生的一件事 , 让我特别有挫败感 , 甚至想到了放弃 。
文章图片
那天 , 我带着布布和侄女在房间玩 , 侄子突然推门进来 。 看见他 , 我本能地笑脸相迎 。 见我朝他笑 , 他也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
只是 , 下一秒 , 见到侄女(他姐姐) , 他立马变脸 , 露出一副恶狠狠的表情 。 二话不说 , 举起拳头就重重地砸在了姐姐身上 。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 。 不是说好不打姐姐了吗?不是说好再生气也不动手吗?怎么才好了不到了两个月 , 又回到了原样?
一瞬间 , 怒气涌上心头 , 我提高音调质问:“为什么要打人?”
刚还朝我笑的这个男孩 , 也用那种凶狠的眼神瞪我 , 大声吼道:“我就要打 , 要你管啊!”
我按耐住想教训他的冲动 , 只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这孩子 , 本性就真的这样了吗?我给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 全都白费了吗?
文章图片
这一刻 , 我真的想撒手不管了 , 随他去吧 , 他爱长成什么性格就长成什么性格 。
一:事情的经过
后来问侄女 , 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侄女的朋友过来玩 , 而侄子却很不喜欢姐姐的朋友 。 当时他手里有一块木板 , 玩着玩着 , 他就将木板往那个朋友身上打去 。
他们平时的相处方式就是这样 , 那个朋友也习惯了 。 只是侄女看不下去了 , 说要找我告状 。 侄子堵着门不让 。
情急之下 , 侄女推了他一把 , 夺门而出 , 跑过来找我 。
文章图片
姐弟俩平时相处的方式就是“能动手绝不嚷嚷” 。 虽然在我的干预下 , 他们已经很久没打过架了 。 但这次侄子恼羞成怒 , 瞬间被打回了“原形” , 再一次动力手 。
我当下特别生气 , 但后来仔细反思这件事情 。 并且不停地问自己:“遇到孩子打架 , 我到底该怎么处理 , 才是正确的?”
二:无效的处理方式
身边有很多二胎的家庭 , 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和睦相处 , 非要吵架、打架呢?”
《如何说 , 孩子们才能和平相处》这本书 , 在讲到孩子们打架这一章时 , 描述了几种父母无效的回应方式:
●阻止
这是我妈惯用的方式 , 每次遇到这俩孩子吵架、打架 , 她总是像唐僧念经般 , 在旁苦口婆心地劝:“你们别打了 , 快住手 。 ”
但事实是 , 俩孩子把她当空气 。 因为他们的内心戏是:“我要是住手 , 那不就得挨他打了吗?”
文章图片
●问责
这是我爸常用的方式 , 他一出马 , 第一句话准是:“谁先挑起的?”面对责问 , 两个孩子马上互相指责 。
最后我爸忍无可忍 , 每人各打几大板 。 这时候孩子们的内心戏是:“都是因为姐姐/弟弟 , 我才挨了打 。 ”
姐弟间的感情 , 越来越差 。 难怪他们总是见缝插针地找对方茬 , 想法子替自己扳回来 。
文章图片
●站队
这是我哥喜欢用的方式了 , 他一直觉得男孩应该让着女孩 , 所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 , 他都会劈头盖脸骂儿子一顿:
“她是女孩 , 你一个男子汉就这么小气吗?一点小事都不让 , 长大能成什么大事?”
每次侄子都会用尽全身力气地吼回去:“凭什么?这不公平!我就小气 , 我就不让 , 怎么了?”
侄子的愤怒越积越多 , 对姐姐下手也是越来越重 , 毫不留情 。 每次不肯吃半点亏 , 非得打赢了才肯罢休 。
文章图片
●给建议
他们如果因为争夺遥控器、玩具或者零食而吵架 , 常会听到这样的建议:
“你等会再看不行吗?”
“你少吃一点会掉块肉吗?”
“你又不玩这个玩具 , 让一下怎么了?”
- 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这个位置的孩子最“命苦”,很多家长不自知
- 如果有大数据,我相信哑巴教育的孩子会更优秀
- 早上孩子赖床不想上学,我用这种方法,不打不骂让孩子主动上学
- 小学老师眼睛很毒,这五点暴露了家庭条件,不需要问孩子
- 宝妈别再瞎操心了!那些自认为是关心的行为,却在破坏孩子专注力
- 孩子看了嫌丢人,妈妈却沾沾自喜的3个行为,家长应该改正
- 孩子出现双排牙,这个“锅”谁来背?
- 辅导孩子写作业,家长被气得送医院急救!作业不可怕,方法很关键
- 孩子入冬就感冒?免疫力变化有规律,掌握三个诀窍孩子安全过冬
- 宁愿用退休金养儿子,也不盼孩子当老板,老人的“凡尔赛”谁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