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 , 因为新皇继位 , 被贬海南的苏轼遇赦“北归” , 他和家人一起搬到常州定居 。 此时 , 他的小儿子苏过得到了一份差事 , 马上就任中山府通判 。
北宋的中山府在河北省石家庄附近 , 属于朝廷不太重视的“三不管地带” 。 通判是由朝廷直接指派到地方监督工作的干部 , 相当于一个六、七品的小官 。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这一年 , 30岁的苏过第一次踏上仕途 。 于是苏轼赶在他上任前 , 给他写了一首诗 , 打算对他做一些“提点” , 这首诗是苏轼人生中写下的最后一首观潮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
《庐山烟雨浙江潮》赏析《庐山烟雨浙江潮》——北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 未至千般恨不消 。 到得还来别无事 , 庐山烟雨浙江潮 。
白话意译:
庐山烟雨和钱塘江潮水是天下闻名的奇景 , 没有去亲眼见识过 , 心里总觉得遗恨难消 。 等到亲自去看过了 , 内心却激不起波澜 。 只觉得 , 庐山烟雨就是烟雨 , 钱塘江潮水就是潮水 。
苏轼在写下这首诗的当年七月 , 就与世长辞了 。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观潮诗 , 有直接描写江潮的诗 , 也有描写弄潮人的诗 。
还有以一方父母官的视角 , 批判吴地人民为求利 , 冒险出海的诗 。 《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的风格 , 和前面的观潮诗完全不同 。 那么 , 这首诗和别的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华东政法的洪丕谟教授说:“庐山烟雨 , 浙江潮水 , 纷纷滔滔 , 了无穷时 , 看来 , 这就是呈现在你眼前无边无际的浩荡佛法了 。 ”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苏轼这首诗尽管提到了观潮 , 但是叙事重点并不在观潮上 , 它事实上是一首饱含禅理的“诗偈” 。 苏轼想要通过这首诗偈告诉苏过一个道理 , 至于这个道理是什么 , 大概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 , 苏轼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儿子 , 不要把仕途看得太重要 , 没当官的时候都想当官 , 等到你当了官 , 就知道也不过如此 。
第二种说法 , 就非常有禅味了 , 即苏轼这首诗的用意与高僧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 , 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 。
下面我们先来说一下 , 关于这首诗的第一种看法 。 即苏轼想要劝说即将就任通判的苏过 , 以平常心看待将来仕途的起伏 。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苏过出生于公元1072年 , 在他三十岁以前 , 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苏轼的身边 。 在密州时期、黄州时期 , 包括最后贬谪海南时期 , 他们父子一起吃了很多苦头 。
可以说苏过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 , 一直都在“流放”中度过的 。 因为受父亲苏轼的影响 , 他在惠州时曾经写过一首诗 , 诗中说:海涯莫惊万里远 , 山下幸足五亩耕 。 人生露电非虚话 , 大椿固已悲老彭 。 蓬莱方丈今咫尺 , 富贵敝屣孰重轻 。 结茅愿为麋鹿友 , 无心坐伏豺虎狞 。
从上面这首诗的内容来看 , 苏过当时其实已经放弃了对世俗荣华的奢求 , 因为他有意退居山林 , 当一个普通的农民 。
但是当后来父亲苏轼遇赦 , 他们全家都回到了常州 , 朝廷又给苏过派了一个差事时 , 他的心便又活动起来了 。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苏轼看到儿子喜出望外的表现 , 难免会有一点担心 。 于是他有心要提醒苏过 , 不要把前途想得太过美好 , 又不忍当头泼他一盆凉水 。 于是用一首诗去点拨他 , 教他自己醒悟 。
当官这件事情听起来是很体面 , 没当上官的时候 , 谁不想当官呢?可是真的当自己去当了官的时候 , 你就不会觉得当官有什么好了 。
世间事总是如此 , 当你得不到的时候 , 你就梦萦魂牵 , 耿耿于怀 。 但是你当得到以后 , 就会发现那事物原来也不过如此 。
对于这首诗的第二种说法 , 主要是把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 , 拿过来做了一番解读 。 青原惟信这个“见山三阶段”很出名 , 但是他本人的生平却很扑朔迷离 。
这里只说青原惟信的“见山三阶段” , 不讨论他本人的相关事情 。 “见山三阶段”的意思 , 本来是说一个人对佛法认识的三个阶段 。
【历史故事】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和前面的观潮诗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