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闻一多《一句话》
198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一场大学的讲演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 是近代以后和西方诸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 ,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里逐渐形成的 。
复旦张维为教授也说过 , 自在这个概念 , 意思是中国这个词语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 。 但是到有意识的形成“我是中国人”这个概念 , 则是在我们的百年近代史中形成的 。 也是到了近代 , 中华民族真正与“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发生冲突之后 , 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民族意识 , 从而走向民族自觉 。
【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文章图片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论断呢?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 太平洋西岸 。 古代受科技落后的影响 , 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的祖先错误地以为除了我们这里 , 别处都是没有人类的 。 所以起名叫“天下” 。 错误地以为我们生活在天下之中 , 所以起名叫中国 。 又错误地以为这块土地的四周都是大海 , 所以管这块广阔的土地叫“四海之内” 。
虽然后来我们陆续地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类 , 我们也并不是生活在天下(现在叫世界)正中间的位置 , 还有 , 我们的东南临海 , 西北是高山大漠 。
中国的地势是东南低 , 西北高 。 学者胡焕庸先生提出了一条著名的“胡焕庸线“ , 也就是从北面的黑河到南面的腾冲为界 , 画了一条把中国版图一分为二的线 。 这条线的东南与西北是两个差异非常大的地区 。 线的西北 , 64%的土地养活4%的人口 。 线的东南 , 36%的土地养活96%的人口 。
【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文章图片
胡焕庸
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 , 这话其实要看具体语境 。 比如如果用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的时候 , 很显然他就是不正确的 。 因为越来越多人不是往西北的高处走 , 而是往东南的低处走 。
从中国整体的历史进程来看 , 有时候会感觉中国的东南像一块强力的磁铁 , 有时候又像是一个绝世美貌的女子 。 总是会吸引他周围的邻居一次又一次的来征服她 。 从结果上看只有两种结果 , 要么被她征服 , 要么把她征服可最后征服者还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加入了她 。
【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冷兵器时代 , 马背上的少数民族是占有优势的 , 而且人口也不比汉族少 , 可交战的结果都是掉进了文明的漩涡里被融入进汉族并且很难再出来了 。 中国的版图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与被征服的拉锯战中 , 滚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大 。
【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文章图片
胡焕庸线
自在的民族实体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首先他得力于两次”大一统“(大就是国土面积大 , 一统就是制度文化统一) 。 一次是西周 , 确立了热乎乎的以血缘和亲戚为纽带的封建制 , 一次是秦始皇 , 确立了以刑罚为准绳的冷冰冰的天下一统 。
第一次大一统 , 周朝从陕西出发战胜商朝 , 西北征服东南 。 第二次大一统 , 秦从陕西出发灭六国 , 巧了 , 也是西北征服东南 。 如果再联系到当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起点 , 你会不会发自内心的惊叹:陕西真是个满是王气的好地方啊!
必须一提的是秦始皇及其后来的历任继任者 , 一直都在尽最大努力维持这种统一的大一统局面 , 历经2000多年 ,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 这是我中华民族衰而不败的基础 , 也是我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保障 。
【历史故事】张维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文章图片
自觉的民族实体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 , 我们使用“华夏” , “炎黄子孙”等相对朴素的种族概念来称呼我们这个族群 。
清朝末年 , 国势日渐衰微 。 尤其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 我们的北洋水师在和不起眼的日本的交战中全军覆没以后 , 残酷的现实才逼迫人们去重新思考现代意义上民族主义理论 。
国人终于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合群才有可能救亡图存 , 才有可能在世界各民族的竞争中不至于亡国灭种 。 1902年 , 梁启超先生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 并在随后的文章中陆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有血有肉的内涵 , 给与了中华民族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