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南朝刘宋当外交官,不容易( 二 )


待长辈如此 , 对平辈或后辈 , 子弟之间也很友爱 。 拿张畅自己来说 , 弟弟被疯狗咬伤 , 大夫开了个方 , 说要吃癞蛤蟆 。 这算什么医方?弟弟皱眉 , 筷子在蛤蟆肉上来回拨 , 就是不肯下嘴 。
张畅笑:“蛤蟆肉也是肉 , 怕什么!哥哥先吃给你看 。 ”一边说 , 一边夹起一块蛤蟆肉送进嘴 , 慢条斯理吞下肚 , 看着弟弟微微笑 , 半点异常也没有 。 弟弟这才动筷 , 不多久伤口就好全了 。
【历史故事】在南朝刘宋当外交官,不容易
文章图片
(清)余穉《端阳景图》局部 。 来源/故宫博物院
所以 , 吴郡张氏貌似受风气影响 , 擅长言语谈玄 , 但其家风根本 , 依然是以儒学为重 。 也因此 , 张氏族人多次参与朝廷修订儒学礼仪之事 , 在外交场上应该如何进退 , 自然洞察于心 。 而张畅在彭城外交场上的表现 , “随宜应答 , 吐属如流 , 音韵详雅 , 风仪华润” , 正是吴郡张氏这种家风的体现 , 叫李孝伯等北人忍不住赞叹欣赏 。
不过 , 作为拓跋焘的心腹 , 李孝伯“风容闲雅 , 应答如流” , 也让张畅等南人击节不已 。 两人貌似不相仲伯 , 但考虑到拓跋焘兵临城下的险境 , 某种程度上说 , 张畅的表现要更胜一筹 。 所以后来历史学家胡三省评说此事 , 说“兵交 , 使在其间 。 史言行人善于辞令 , 亦足以增国威” , 正是这个意思 。
后人论史 , 姑且不提 , 就当时而言 , 因为这次出色表现 , 朝廷把张畅视为抵抗北魏的主将 。 北魏再次声称要攻打襄阳的时候 , 宋文帝还打算任命张畅为南郡太守 , 辅佐备战 。 虽然没能施行 , 但也可以窥见朝廷对张畅的重视程度 。 只是有时候 , 被重视也意味着灾难的开始 。
元嘉三十年(453) , 太子刘劭犯上弑君 。 南谯王刘义宣起兵 , 任命张畅为主将 。 张畅形容哀戚 , 但音姿依然挺拔 , 为国发声 , 字句铿锵 , 很多人都被他激励 , 愿意豁命随他讨逆 。 不多久 , 叛乱平息 , 孝武帝刘骏即位 。
而这时候 , 猜忌顿起 。 张畅追随的刘义宣 , 久任荆州刺史一职 , 但因为荆州是上游重镇 , 六朝很多地方叛乱 , 都是从荆州而起 , 所以刘骏不想让刘义宣再任此职 , 打算将他内调为丞相、扬州刺史 。 但刘义宣在荆州经营十年 , 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因此打算起兵 。 张畅名望非常 , 自然成为刘义宣想拉拢的对象之一 。
但刘义宣没想到的是 , 此话一说 , 张畅非但不肯 , 还让门生赶紧出发 , 跟朝廷报告刘义宣造反一事 。 如此不识时务 , 刘义宣能忍?
区区一个张畅 , 的确有才华、有谋略、有高名 , 但这世界上有才华、有谋略、有高名的 , 岂止他张畅一人!气恨至极 , 刘义宣打算杀他了事 。 幸好有人作保 , 苦劝刘义宣 , 张畅才勉强逃过一劫 。
事后 , 双方心知肚明对彼此的防备 , 表面上却要交好 。 刘义宣给张畅升了官儿 , 张畅也不再推辞 , 只是升官儿之后 , 每天学那魏晋风流的始祖阮籍 , 喝酒喝到不省人事;问他什么东西 , 都是一问三不知 , 想借此免祸 。
可惜的是 , 战事迸发 , 张畅终究免不了祸 。 战乱之中 , 他颠沛流离 , 四处逃窜 , 甚至屡遭抢劫 , 连身上的衣服都被抢个精光 , 只好草草找些破败衣服披在身上 , 形容十分不堪 。
【历史故事】在南朝刘宋当外交官,不容易
文章图片
(明)吴伟《流民图》局部 。 来源/大英博物馆
后来 , 刘义宣造反 , 张畅誓不与乱臣贼子共处 。 因他有这份赤胆忠心 , 抵达朝廷后 , 虽然有在刘义宣府上做官的经历 , 下狱被审 , 但很快就被放了出来 , 官复原职 。
有人看不惯他这份“幸运” , 出言讽刺:“张畅这个人 , 可真是个奇才!和刘义宣一起做乱臣贼子 , 没获罪就算了 , 居然还能加官进爵 。 ”咂咂嘴 , “啧啧 , 一般人 , 一般人可做不到这点 。 ”
肝胆忠心 , 未曾负国 , 凭什么要受这委屈?张畅拿出对阵李孝伯时的牙尖利齿 , 反唇相讥:“也不知道是谁 , 太子作乱时 , 阿谀奉承 , 出将为相;眼见太子大势已去 , 便又立刻做了那墙头草 , 转投正道了!”叫那人顿时面红耳赤 , 尴尴尬尬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最后还是皇帝亲自出来打圆场 , 两人才就此作罢 。
他不会随意被外界环境影响 , 也不会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 。 譬如最初担任太守徐佩之主簿 , 后来徐佩之犯事被杀 , 张畅换上丧服 , 驰马奔丧 , 根本不怕惹祸上身 。 而临终前 , 因为喜爱自己的侄儿张辑 , 他留下遗命 , 要和张辑合葬 , 引来诸多非议一事 , 张畅也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