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蚕桑产业重点在桑不在蚕!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强调:桑饲料要定位为特殊饲料


日前 , 西南大学校副校长赵国华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向仲怀 ,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鲁成教授、黄先智教授、赵爱春教授等 , 与前来调研的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新增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赵刚 , 凯喜雅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卞幸儿、蚕桑顾问经焕林 , 浙江凯德嘉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晓云等 , 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 向仲怀院士等蚕桑专家围绕饲料桑发展前景 , 向凯喜雅公司一行介绍“桑饲料”发展中的关键支撑技术和解答产业布局理由等方面的问题 。
向仲怀院士认为 , 提升蚕桑科学研究水平是蚕桑产业发展的支撑 , “立桑为业 , 多元发展”的理念有效地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 近年来 , 桑饲料提升为蚕桑产业的工作重心 , 并融入到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组成部分 , 这是对接国家战略、定位蚕桑特殊功能和发展前景的新方向 。
蚕桑|蚕桑产业重点在桑不在蚕!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强调:桑饲料要定位为特殊饲料
本文插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右二)考察桑园
蚕、桑基因组科技成果支撑蚕桑产业
向仲怀院士说 , 看问题需要从蚕桑、丝绸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 , 因为整个工作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多少年来 , 大家都在讨论蚕桑的发展方向 , 讨论蚕桑产业的未来 , 但总是众说纷纭 。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 我国的蚕桑产业为什么存在一种周期性的好、坏 , 兴、衰?蚕桑产业总是有着四年到五年的轮回 ,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蚕丝销售行情好的时候 , 栽桑养蚕积极发展 , 蚕丝销售行情不好的时候 , 农民就砍掉桑树 , 也不养蚕了 。 等到行情好一点儿了 , 又再慢慢搞起来 。 四年、五年一个周期式的轮回 , 仿佛成为一个规律 。 但是 , 他认为必须破解蚕桑产业上这个难题!
回顾过去的国家蚕桑政策 , 很重要的一个政策是“东桑西移” , 国家花费很大力气在经济政策上进行引导 。 过去的蚕桑产业主体在江苏、浙江 ,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 , 国家推动蚕桑产业向西边移动 , 希望降低成本 。 但蚕桑产业都转移到广西、云南、新疆了 , 还能向哪里转呢?浙江经济一发展 , 蚕桑产业效益低一点的企业就转移到广西 , 但广西经济也不能永远落后 , 广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了又怎么办呢?在广西的蚕桑产业这样发展下去 , 转移的地方又如何考虑呢?还能转移到哪里去?总之 , 蚕桑产业振兴计划 , 花了很多钱和精力 , 但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
蚕桑|蚕桑产业重点在桑不在蚕!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强调:桑饲料要定位为特殊饲料
本文插图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千亩连片桑蚕基地
于是 , 科研工作者准备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 几乎是在20到30年的时间里 , 对蚕桑学科进行突破 。 他认为 , 应该在蚕桑科学技术的研究上进行突破 , 从根本上解决蚕桑产业的周期性危机 。 解决的具体路径在哪里?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摆在中国蚕桑人的面前 。 回溯历史 , 蚕桑科技基本上是日本一百年来建立起来的 , 丝绸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 科学技术不能老是在蚕桑一个小圈子发展 , 科学技术必须融入一个“大科学” , 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 所以要从科技上走出来 ,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农业 , 蚕桑产业要大力融入农业发展系统 , 这样才能得到发展 。 另外 , 丝绸是纺织的一个部分 , 也需要融入一个大系统 , 才能得到整体性发展 。
从20世纪90年代起 , 向院士团队从基因组研究入手 , 进行家蚕的基因研究 。 “家蚕基因框架图”出来了 , 对蚕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 , 完成了一个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 。 但是 , 还是找不到目标 , 还是不能走出蚕桑产业轮回反复的困境 。
他曾经和丝绸方面的领导沟通 , 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蚕丝?什么样的蚕丝才能满足产业需求?家蚕如何与桑组合?蚕桑如何融入农业种植?依然在寻找目标、在确定目标 。 好像一切都还在迷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