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1964年 , 青海西宁 , 工人们正在当地南滩的某处砖瓦厂挖出烧砖 。 就在这时候 , 突然从泥土里挖出来了几块硕大的石板 。 谁曾想 , 这几块石板的下面竟然是一座神秘的古墓 , 而墓中更是出土了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提到的罕见酒杯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当时 , 考古学家来到砖瓦厂后 , 发现这其实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古墓 , 而且已经有多次被盗的痕迹 。 在进入墓室后 , 棺木早已经腐朽 , 棺内则是一具不知名的男性尸骨 。 幸好 , 经过清理后墓中依然出土了大量的古币和青铜器 , 造型之精美 , 足以反映魏晋风度 。 想来应该是古代某个派别的盗墓贼多少遵循了“留一线”的规矩 。
更让专家们都感到意外的是 , 墓中居然出土了一只造型惊艳之极、充分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理念的奇特酒杯 。 从酒杯与墓主人的位置来看 , 这个酒杯紧靠着墓主人的身体 , 大概是他生前极为珍爱的宝物 , 还可能是此人确实酷爱饮酒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这样的杯子往往被称之为羽杯或者耳杯 , 由多种材质制成 , 外形往往呈现椭圆形状 , 杯腹较浅 , 底部为平底 , 两侧还有半月形或饼形的双儿 , 有时候也会以高足的方式呈现 。
当然了 , 这样的杯子在文化人里还有另一种称呼 , 雅称为“殇” 。 在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中就写道了:又有清流激湍 , 映带左右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在王羲之的笔下 , 人们仿佛回到了魏晋时期的风流时代中: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 在王羲之的邀约下 , 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成为了一场文化盛典 , 一群文人墨客在美景当前 , 佳肴作伴 , 美酒添兴 , 而他们所用的酒杯就是这种“殇”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至于“流觞” , 其实就是大家坐在河流两旁 , 从上流放好托盘 , 上面置放酒杯 , 酒杯顺流而下 , 流到谁的面前 , 谁就取杯饮酒 。 这样的风流之度实在是后世难以想象 。
而这次魏晋古墓发掘出来的杯子更是其中的精品:
这个酒杯长约13.7公分 , 宽约10.4公分 , 高约3.5公分 , 杯沿是用极薄的金箔加以镶嵌 , 而杯身则是一整块闪烁着银色光芒的蚌壳 。 整体来看 , 器形浑然天成 , 又有雅致飘逸之感 , 实在是古人们对艺术的完美呈现 。 而这个杯子也被取了个名字 , 叫做“金扣蚌壳羽觞”!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摆在考古学家面前的难题是:拥有如此艺术感的酒杯 , 墓主人又是怎样的身份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 考古人员几乎对古墓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 总算在棺椁不远处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枚掉落在地、被泥土虚掩的印章 , 印面上清晰篆刻着“凌江将军章”五个字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只不过 , 这个印面的意思却没办法“顾名思义” , 因为他并非是一个叫做凌江将军的印章 , 而是一个官职 。
据史料记载 , 三国时期的魏国设置了凌江将军一职 , 此后在魏晋时期均为五品官衔 , 主要职责是镇守边关 。 然而 , 在进一步翻阅后 , 却没有办法确定当时这位凌江将军的具体身份 , 也让“金扣蚌壳羽觞”的主人成为了一个未解谜团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直到今天 , 金扣蚌壳羽觞的匠心独具依然让人称奇 。 就算一千多年过去了 , 我们还是能从中体会到古人们的高超工艺 , 黄金与蚌壳之间的连接依然紧密 , 颇有几分“天然去雕饰”之感 。
有时候 , 一些网友们难免会好奇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华文明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感 , 仿佛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文明 。
【历史故事】王羲之笔下的酒杯惊现古墓中
文章图片
如今 , 金扣蚌壳羽觞作为一级文物 , 收藏在青海省博物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