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乾隆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审美结果呢( 四 )


乾隆汉服画像为了画一幅展现乾隆“骑射武功”的威猛图画 , 乾隆先自己绘画了一副骑马追虎图 , 然后让画师对骑手(他自己)的姿态加以润色 。 几天后 , 乾隆又让画师给他绘制一幅全身肖像画 , 同时又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为了美化他的形象 , 在画中他的头要比实际更大一些 。 ”《耶稣会士王致诚》 。 在诸多个画像中 , 乾隆所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个书斋中的文人形象 , 其四周是典雅的画卷和作为文人标志纸墨笔砚等物品 。 在这些画像中 , 乾隆往往身着汉族文人宽松飘逸的长袍 , 而非满洲宫廷服装 , 以此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汉人文化经营不乏高大秀美的形象 。 乾隆之所以如此喜欢自我画像 , 除了自己的自恋外 , 更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风度翩翩与众不同的帝王形象 。 三“大”面试官 , 选官先看脸在选拔官吏时 , 乾隆延续了其父选官的路数 , 大体还是停留在第一印象上的观感 , 常以自己所谓的面相术和以往评判人的经验评价官员 , 并随手批注在引见的“履历片”上 。 在看了江西官员后 , 乾隆写下:“身材瘦 , 健康 , 有武将风” , 陕西人宋攀隆:“老实人 , 汉仗 , 去得” 。 当看到叫周琬时还说他有点可怜:“瘦长 , 人可怜见的 , 中平 , 好 , 汉仗”《清高宗实录》有的官员还被他形容成:“碎相貌卑微、小材料”在其点评的字眼中 , 多见“似”或“似好”在语气上有不确定的成分存在 , 这些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 在给庞大的官僚队伍面试时 , 这种“以貌取人”显然缺乏合理根据 。
【历史故事】?乾隆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审美结果呢
文章图片
长相出众的和珅因此受到重用在选拔武官时 , 乾隆更在意对方的身高甚至体重 , 以此定义能否被使用 。 在看了韩良乡后 , 觉得非常不错 , 但是由于不托底 , 只好这样批注:“总兵中不多见的 , 在谭行义何勉之间 , 将来可用提督 , 须慢些更好 。 ”查郎阿在面试时 , 乾隆看后给出:“中上 , 人有福像 , 识字” , 这一模糊评价 。 有的被乾隆看过后 , 觉得面相不好 , 人样子也不好 , 便草率下结论说:“中平 , 无甚出息 , 只可参将而已 。 ”有时乾隆也要将当朝重用人物将面试对方进行类比 , 在看了一个姓钱的官员时这样说:“貌似富德傅魁之间 , 人似有为 , 爽快 , 若不用巧 , 大有出息 , 再看 。 ”乾隆十三年(1748)十月内用陕西守备 , “出力 , 好人 , 平常 , 像回子巴得明 , 人鬼些 , 小材料 , 不识字 , 中下 。 ”在以貌取官后 , 乾隆随着经验积累 , 逐渐也看内在特质 , 有时甚至以识不识字 , 或是文化程度高低来评判 , 比如“少识字、中上”和“人平常、相貌好 , 识字 , 看下文书”、“糊涂人 , 胆量似好 , 不识字 , 中下”等等评判 。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历史故事】?乾隆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审美结果呢
文章图片
英国画师作品里的乾隆
此外 , 当时能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员印象很好 , 有时这些都能在面试中加分 , “此人似可 , 满洲话尚好” 。 乾隆早年风度较好 , 收获许多“宽仁”的美名 , 对于督抚们推荐的大员 , 即使看了不满意 , 也都留有情面 , 加以使用 。 如在看了补授陕西略阳营守备时说:“麻子 , 人甚平常 , 怡亲王说好 , 似夯出力之人 , 中中 。 ”
乾隆四年三月 , 在看了张良弼后 , 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中平 , 人去的 , 将来副将可用 , 亦止可到将而已 , 策楞宝具 , 一等才技兼优 , 办事强干 , 惟觉逞才管兵过严 。 ”因为有些官员不懂礼数 , 乾隆看了非常反感 , 在看了甘肃后营守备后很不满意 , “中平糊涂 , 不晓事 , 引见时低着头 , 全不懂”这样的评价让此人彻底划上仕途终止符号 。 乾隆以貌取官有时自己也会发现这种短板局限 , 如以前看到几个副将很满意 , 觉得他“人明白 , 去得 , 很少识字 , 中等人 。 ”过了几年再次引见时 , 竟觉得非常不满意说:“粗夯无能 , 竟不满意 , 引见时未细看 , 错了 。 ”
【历史故事】?乾隆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审美结果呢
文章图片
乾隆理政画像
【历史故事】?乾隆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审美结果呢】这样的例子还不是一个 , 甚至出现很多反反复复 , 如在看一个叫杜恺的人 , 一开始评价相当好:“着是好的 , 将来可望成人 , 亦可升用 , 上中”一年后 , 再次召见时 , 乾隆完全颠覆否定了自己当初评价:“人假些 , 喋喋利口而已 , 看来无甚出息 , 向日看错了” 。 总体看来 , 乾隆的眼里很少出现让他眼前一亮的人才 , 这与乾隆天生的尊己卑人的优越感有关 。, 也让人看到了乾隆盛世下的审美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