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5000万元对于一些互联网巨头来说可能不痛不痒 , 但要是罚上一年营业额的5% , 付出的代价就非常大 。
作者 | 梁春富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8月23日 , 阿里云擅自泄露用户注册信息给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消息被有关部门证实 , 引发热议 。
对此 , 阿里云回应称 , 2019年双11前后 , 阿里云一名员工利用工作便利私下获得客户联系方式 , 并透露给分销商员工 , 从而引发客户投诉 。 公司严禁员工向第三方泄露用户注册信息 , 已根据公司制度对该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 并遵照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要求积极整改 , 对人员管理层面上的不足进行强化改进 。
值得一提的是 , 利用用户注册信息牟利这并非第一次发生 。 比如部分APP利用用户注册信息向部分用户的手机精准发送广告短信进行牟利、房屋及招聘中介批量泄露用户信息等 。
这种现象屡禁不绝 , 监管层也在加速推进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进程 。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已于8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 该法第4条第2款明确:
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非公开的个人信息 , 一般应取得信息所属的个人的同意 , 但存在特定的必需情形或在合理范围内为实现公共利益需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
多位法律人士认为 , 个人、互联网公司等擅自将用户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主体 , 违反了《个人信息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 , 但由于上述具体行为发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之前 , 本身不能适用该法的规定 。 不过未来如果再出现这些行为 , 将受到该法的严厉制裁 。
对网约车、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互联网公司影响较大阿里云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合作公司的行为在社交平台上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吐槽:“在饭馆点个餐 , 拿着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了一堆会员 , 还被要求填写生日、籍贯、学历等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在某宝上看了一下股市 , 接着被各种推荐股票的营销电话打爆”“在某网购平台代买一罐奶粉后 , 就收到所谓奶粉品牌客服人员的诈骗电话”......
来源:微博
【阿里巴巴|互联网企业利用隐私赚钱的时代要结束了?】对此 ,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向野马财经指出 , 当前互联网社会时有发生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合法权利的情形 , 如企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非法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等 , 这些现象均被本次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所吸收 , 在立法层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制 。 具体来说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禁止非法收集、买卖个人信息、第二十四条和七十三条规定禁止大数据杀熟等均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及保护作出了更高层面、更大力度的法律要求和保障 。
“今后 , 企业如果再通过收集、分析交易相对方的交易信息、浏览内容及次数、交易时使用的终端设备的品牌及价值等方式 , 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方采取差别化对待 , 侵害交易相对方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或是滥用、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 , 对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侵害的均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 ”他说 。
在信息化时代 , 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之一 。 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既是顺应了个人信息安全及保障合法权益的诉求 , 也是对近几年出现的部分互联网企业违规处理用户信息等不良现象的回应 。
杨兆全认为 ,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无疑在整个互联网公司生态圈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法律巨浪 , 尤其对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网约车等相关的互联网公司产生风起云涌的效果 。
具体来讲 , 这些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在对垒很多传统产业企业时竞争力强 , 和其不一定合理的算法策略密不可分 。 比如网约车平台的贵手机叫车容易“被升级”;房产中介企业根据用户在APP内的个人注册信息和浏览记录 , 定位用户的工作、住址及个体需求 , 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向用户精准推销中介服务等 。 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严格规定 , 势必会对上述领域的企业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问题上产生严格的限制 , 对其行业造成冲击 。
- 完美日记|互联网大厂又开始卷了,这次是NFT
- 交易|走不出“围城”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与美企差距在哪儿?
- 互联网广告|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广告不得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
- 微博|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
- Java|行业唯一!企查查入选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强企业
- |接盘谷歌气球项目,软银高空互联网野望初现端倪
- 阿里巴巴|任正非:华为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
- 阿里巴巴|互联网公司不敢赚钱?阿里腾讯十年来净利润首亏损,该换挡了?
- 微信|2021年轻人熬夜报告:熬夜最狠的行业,互联网只能排第二
- 拉丁美洲|互联网广告大退潮,大厂集体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