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盲文出版人陈水木:从未看过世界,却能照亮万千人生( 二 )

工作中的陈水木 。 受访者供图

曾与陈水木共事的陈倩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早年的盲文校对需要盲人打字录入 。 一校之后 , 如果要更正 , 原有盲文的位置会变 , “一般我们要翻半天 , 但陈老师能用左手摸着老版本 , 右手摸着修正后的版本 , 熟练地找到盲文的位置 , 对应上 , 动作很快 。 ”

风风火火是陈水木的风格 , 即便在退休后也不改本色 。 下午两点 , 如果出版社的校对人员听到电话铃声 , 那多半是“陈爷爷”又来纠正错误、关心慰问 。

在滕伟民的记忆里 , 陈水木可以直接阅读盲文版的英语杂志 。 有一次 , 出版社有外宾考察 , 一时无法找到同时精通盲文和英语的翻译 , 沟通产生困难 , 最终还是陈水木挑起大梁 。

“在盲文出版界 , 黄乃第一 , 陈水木说第三 , 没人敢称第二 。 ”在盲人协会原主席滕伟民看来 , 陈水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盲文专家” 。

逝者|盲文出版人陈水木:从未看过世界,却能照亮万千人生。除精通英语和盲文外 , 陈水木还懂国语点字和粤语点字 , 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

专业水平高的陈水木 , 涉及到工作 , 往往 “较真” 。 即便是退休后 , 陈水木也经常给出版社打电话 , 要求更正差错 , 有时候电话直接打到副总编 , “这是原则问题 , 错的东西让别的盲人怎么学?”

“天堂没有拐棍儿”

在陈旗的记忆中 , 父亲一辈子只掉过两次眼泪 。

其中一次是陈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 和同学打闹时 , 突然一只眼睛看不见 。 父亲的单位出车将陈旗送到同仁医院 , 后来 , 陈水木在单位里痛哭 , “我眼睛看不见 , 我儿子眼睛怎么也看不见了 。 ”

陈水木是孤儿 , 6岁被送到上海盲校后 , 历经战乱 。 建国后不久调来北京 , 冬天家里没有暖气 , 室内冻得结冰 , 为补贴家用 , 陈水木养了30只鸡 , 每天凌晨4点摸起来喂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