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看了身价52亿CEO的日常行程表,我顿悟为何要戒掉低层次的努力( 二 )


3
网上看过一句话:高手都是持续性习惯 , 废人却是间歇性自虐 。
太多时候 , 我们对“努力”的误解真的太深 。
以下3条建议 , 希望能帮你戒掉低层次努力 , 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
1、遵循优先级 , 剔除不重要的事
有一天 , 教授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 。 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 , 然后拿出一个广口瓶 , 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
随后 , 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 , 仔细地放进玻璃瓶里 。 直到石块高出瓶口 , 再也放不下为止 。
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 。
教授反问:“真的吗?”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 , 倒了一些进去 , 并敲击玻璃瓶壁 , 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 。
“很好!”教授说 。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 , 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 。 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 。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
他再一次说:“很好 。 ”然后他拿过一小壶水倒进玻璃瓶 , 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
抬头看着学生 , 教授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 , 如果你确实努力 , 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教授有些严肃地说道 , “不 , 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 。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 , 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 。
那么 , 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
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 , 否则 , 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 ”
这就是优先级 , 即量化优先程度的参数 。 优先级高的先做 , 优先级低的后做 。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 , 我们都要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
最有效的努力 , 就是删减掉那些次要的事 , 找到你的最优级 , 并全力以赴 。
2、坚持自我反馈 , 调整努力姿势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 , 把一个班学生分为3组 , 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试 , 测试后分别给予不同反馈方式:
第一组 , 每天告知一次学习结果 。
第二组 , 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 。
第三组 , 只测试不告知学习结果 。
8周后 , 将第一组和第三组反馈方式对调 , 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 , 实验也继续进行八周 。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 , 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成绩有明显进步;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
这个实验说明:有无反馈、什么样反馈方式 , 对于学习有不同影响 。
同样的 , 有无及时反馈 , 什么样反馈方式 , 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努力成效 。
顾名思义 , 自我反馈就是自己给自己反馈 。
自我反馈是一个人的加速器 , 只有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反馈 , 不断调整努力方式 , 才能让自己慢慢靠近目标 。
相反的 , 如果自我反馈能力不足 , 无法及时给自己有效反馈 , 甚至给出错误反馈 , 就会影响努力的效果 。
3、积极休息 , 提高效率
列宁说过:不懂休息 , 就不懂工作 。
人脑类似于电脑 , 每天都得暂停运行 , 通过睡眠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
但很多人为了赶工作进度 , 想通过熬夜加班来增加工作产出 , 但这样往往容易陷入低效率的死循环 。
只有懂得休息 , 才能真正提高你的效率 。
积极休息就是主动、进取的休息 。 比如说 , 脑力工作间隙 , 做一会体操 , 算是积极休息 , 换一种活动来恢复精力 。
一般来说 ,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积极休息:
①培养运动习惯 。
运动项目有很多 , 从恢复精力角度考虑 , 要选择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的项目 , 例如跑步;
②掌握轮休方法 。
例如“文理结合”式的轮休 。 举个例子 , 数学读累了 , 换成语文 。 这样一来 , 左右两个半脑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
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 你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你工作学习中 。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说过一段话:
“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 , 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 , 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
到后来 , 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 , 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
因此 , 我们能够跑得更远 , 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 , 如此而已 。 ”
有效的努力 , 终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
共勉 。